567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兴隋 > 第六十三章 急行军(上)

第六十三章 急行军(上)

家国天下123创作的《兴隋》, 第六十三章 急行军(上)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拒马河,据水经注记载,来源于代郡广昌县涞山。 更新最快涞山一山分七峰,又名七山,原来称之为涞水,后晋司州主薄刘琨在此阻石勒羯族大军南下,因此而得名拒马河。拒马河水大流急,如万马奔腾之势,也不知流淌了多少年。

    黑夜的寂静,只能听得北拒马河的滚滚流水之声。在北拒马河的北崖二三里处,就是右骁果军的临时营地。此时已将近三更,四角的刁斗望楼之上,油松火把晃晃亮光,映出上面嘹哨的军士。

    正在这时,在营盘之内,突然传来号角之时,打破了这夜的安静,使三来寂静的营盘也热闹起来,各营帐之内,都是悉悉索索穿衣服的声音。这要是在原来的十二卫所,早就传出了咒骂之声,可现在,虽说肚里一定是在骂个没完,但此时的嘴马却是严的很,没有一个敢露出一丁点的怨言。

    右骁果军郎将燕王杨倓,早已顶灰贯甲,穿戴整齐,腰挎湛卢宝剑,背背逐日大弓,站在点台之上,旁边的香炉之内,已经燃起了一柱香。旁边站着的徐世绩、温彦博,不时用手捂嘴,打着哈欠,显然睡意未去。

    而中直兵参军裴行俨,与行参军雄阔海两人,却如杨倓一般,两眼瞪得溜圆,没有一点的困意。这也是两人这一段时间,与杨倓一起三更去桑干河练武所至。

    紧跟着,豆卢怀仁、张公谨、阴弘智三名校尉也至点将台之上,豆卢怀中见到杨倓之后,不由得问道:“将军,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倓面色严整,沉声说道:“本将决定,大军连夜起拔,携带三日干粮,一日一之赶到上谷郡易县,在易县外休整一晚,第二赶到遂县,休整一晚后,第三日赶到迺县。”

    杨倓将行军线路对三人说出来之后,豆卢怀仁、张公谨、阴弘智都是大吃一惊,粗算一下,三日行军四百多里,这难道是有什么急紧军情吗?可为何不直接行至迺县呢?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

    “将军,可是有急紧军情?”张公谨不由得问道,同时脸上还挂着一丝的兴奋与疑惑不解。

    杨倓看了看三人,说道:“右骁果军之所以连夜开拔,其一是不想让人知道我右骁军的的行踪,其二,也是对右骁果军军士的反应能力与行军能力的训练。”

    “可将军,三日行四百多里,我等骑马当然是没有问题,但军士们步行,每日在五十里左右,急行军也就在七八十里,可这每日行军要在一百五十里左右,怎能完成?”豆卢怀仁惊愕的问道。

    “谁说我等要骑马了!本将乃右骁果郎将,就要与军士同甘共苦,你等也是一样,没有任何特殊的。自带三日干粮,盔甲兵器自己携带,都不准骑马!”杨倓正色的说道。

    豆卢怀仁、张公谨、阴弘智三人的脸立时就垮了下来,杨倓说了,自已也如此,见此时的杨倓一样顶盔贯甲,背后背着大弓,明月大枪戳在一旁,也只能认命了。

    张公谨听了杨倓的话,急道:“将军,您怎也能如此,此次行军就由我等三人吧!将军在后督阵即可。”见张公谨如此说,豆卢怀仁与阴弘智也齐声劝谏杨倓。

    “本将身为右骁军主将,带头搞特殊,那又怎能服众,其他人也将会有样学样,右骁果军又怎能一心?你等不必多言。”杨倓坚定的说道。

    此时,右骁果军的军士已经匆匆赶来,校军场之上人头攒动,但却只有杂乱的脚步之声,没有一个军士敢出口说话。

    半柱香时间已过,校军场内军士都已站定,豆卢怀仁、张公谨、阴弘智三校尉到校军场之后,盏茶时间不到,再次大步走上点将台之上。

    “禀将军,骁果一校九百八十八人全部到齐。”

    “禀将军,骁果二校八百八十六人全部到齐。”

    “禀将军,骁果三校九百零四人全部到齐。”

    杨倓点了点头,很是满意,半柱香时间,近三千右骁果军士全部到齐,昨日确已将这些军士震慑住,威已成,今后就是将要如何施恩了。

    杨倓随后将行军路线说了出来,当听到一日之内行到上谷郡易县之时,有些老兵知道大体路程,都面露惊诧之色。

    而伙长张虎正好是知道的人之一,昨日杨倓在营帐之内表现出来的和蔼,也让他有了一丝的亲近之感。不由壮着胆子大声说道:“禀将军,伙长张虎有一事不明。”

    当张虎说出来之后,周围军士都有诧异的眼光看向张虎,心道,这个张虎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敢如此,就不怕掉了脑袋吗?可后面却完全出乎所有军士的意料。

    “好,有何疑问,当面问出来!”杨倓大声说道。

    张虎见杨倓没有怪罪自己,胆子也大了起来,大声问道:“将军,此去上谷郡易县,要有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程。其中还要过眼前的北拒马河,还有在涞水县的涞水,将军与诸校尉乘马可至,我等军士步行如何能赶得到?”

    “问得好!第一,本将要说的是,此次急行军,本将与豆卢校尉、张尉、阴尉校皆与诸位军士一样,自携盔甲兵器干粮,不乘坐骑。”

    杨倓刚说道这里,下面自旅帅以下,都怔住了,有军士不由得发出了‘啊’的一声,但赶紧闭住了嘴。

    杨倓并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说道:“所谓兵贵神速,这不是光凭嘴说出来的,而是我们平时的汗水浇出来的。我们一日能比敌多跑出二十里,那五日就是百里,十日就是二百里,而这百里、二百里就是取胜的关键。

    此次是右骁果成军的第一次急行军,不要光想着办不到。本将相信,只要我右骁果军上下齐心,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校场之上的军士,还是一脸的质疑之色,三日行四百多里,这对骑兵来说,是轻而易举之事,但对步兵来说,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从来就没有如此行过军。

    杨倓威已立,令下,右骁果军并无人再改反对,虽腹中怨言不断,但还是按计划领取干粮。

    这干粮也是杨倓仿着后世而做,将上干粮之后,可以斜挎在肩上。三日干粮,并没有多重,军士挎好之后,并没有一点的累赘之感,对此还是赞叹不矣。

    四更天转眼即至,右骁果军都已经准备齐全,为体现公平一致,并没有按杨倓初时的想法,骑兵也如步兵一般,战马都留给了徐世绩等人。

    随着杨倓一声令下,右骁果军出了大营,在通过北拒马河,绕过范正阳县,直奔易县而去。在天亮之时,已距高正阳三十多里远。

    这些是军士开始之时,体力充沛,行军速度也就不由得快了一些,而此时的军士,已经开始有些疲乏,速度也渐渐慢慢了下来。

    对此,杨倓并没有着急,右骁果军初成,杨倓开始之时,只是想借此而立威,但没有想到,在校军场中出现了卢元懋与李庆两人,效果及佳,无需在多此一举,也就改变了初衷,以此次怨行军来锻炼军士的意志。

    当行军近七十里,将要出琢郡,进入上谷郡地界时,军士们都已经汗流浃背,有的已经将要跑不动,都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要不是杨倓这个他们眼中的魔王,恐怕早就趟在地上不动了。

    杨倓平日与裴行俨、雄阔海两人,在桑干河练武之前,总是先要跑个二三十里,但这一次全副武装的负重跑,也使杨倓喘气开始急了。

    旁边与杨倓寸步未离的雄阔海见杨倓如此,低声对杨倓说道:“主上,把您的明月枪和湛卢剑交给大雄吧!”

    杨倓扭头看了看雄阔海,笑着说道:“大雄,你看本王像有事的样子吗!只有这样,不断的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潜力,使自己的武功长进。只要将这最困难的一段时间顶过去,就会好了。”

    杨倓站住,扭回身,看着身后的军士,有的拄着手中的兵器,已经不能再称之为跑,脚步蹒跚,比花甲老人也快不了多少。

    杨倓大声喊道:“兄弟们,本将知道,兄弟们已经累极,本将也是如此。但是,只要我们挺过这一段,我们就会觉得轻松了,如果我们在此时放弃了,那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的突破。”

    正在这时,一名军士从杨倓的身边经过,脚下一软,身体紧向捯了几步,就向前跌了下去,杨倓一把抓住了这名军士的手肩,笑着说道:“兄弟,小心一些,不要摔着。”

    军士定了定神,抬一头一看,是杨倓,战兢的说道:“将、将军!”

    杨倓看这名军士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面容还有些稚嫩,但身体长得却是很壮实,汗水已经将脸划得一道一道的,军戎也贴在了后背之上。

    杨倓将手一伸,抓过了军士的手中的长枪,这名军士就一愣,不知杨倓要做什么,杨倓将长枪与自己的明月枪一起扛在肩上,然后拍了拍军士的肩膀,说道:“兄弟,回把紧,你一定行的,一定要坚信自己行,你就一定能行,到前面找本将来拿枪。”说完,也不等这军士反应过来,大步向前行去。

    待杨倓走出了二三十步远之后,才反应过来,大声喊道:“将军,将军,我能找得动。”杨倓听了,只是回头向他笑了笑,继续向前行去。

    这时,年轻军士的伙长走了过来,拍了拍年青军士的肩膀说道:“将军是一个好将军,不要辜负了将军。”

    年青军士听了,郑重的点了点头,眼睛有些湿润,咬着嘴唇,小声说道:“我一定行,我一定行。我不会让将军失望的。”

    这一刻的年青军士,仿佛不再疲惫,身体中又有了力量,紧紧的跟在伙长的后面,没有再落下一步。

    这死老天好像也看不下去了,刮过了一阵凉爽的风,吹去了军士身上的热气,使得军士的身体也仿佛轻快了一些,双腿也不再似灌了铅般的沉重。

    “兄弟们,加把劲,前面再有十里就到涞水了,我们在涞水边休整。我们比一比,看哪一个先到涞水边,前百名者,每人赏一贯五铢。一伙同时进前百者,加赏十贯,三日之后,立时发放。”

    这笔赏赐可不算轻,一贯五铢,足够一普通的四口之家,两三个月的开销了。听到赏赐,军士们又有了动力,有的直接向前,有的则是一伙之人,互相鼓劲搀扶着同时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