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 第272章 第0272章魅力无穷

第272章 第0272章魅力无穷

澹台逍遥创作的《重生之实现中国梦》, 第272章 第0272章魅力无穷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音乐的魅力。

    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方面上,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

    再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等。

    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

    结合历史背景。

    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

    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在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中,你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太多了。

    因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都在建立在你对音乐,极大的兴趣上的,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促使你对音乐,发生更大的兴趣。

    前提是你对音乐。

    首先要有一种需要的欲望。

    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热爱音乐,也就是因为这个前提,你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去认真的学习这些音乐知识。

    进入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

    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对音乐认识的阶段,永远不能说结束,进入欣赏音乐的第三阶段,并不意味着要和过去的阶段划清界限,其实,这样分析和介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上的概念。

    但不管怎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时候我们再来聆听音乐,当那神奇的乐音响起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泛起无际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与巴赫交谈还是和马勒神游。

    抑或是倾听莫扎特的心声。

    总之,音乐就象是情感的源泉。

    这时候已经步入了音乐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还是成家立业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轻或年迈,落魄或得意,欢乐也罢,忧愁也罢,在音乐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音乐。

    这时候音乐已经不再神秘的了。

    音乐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乐所表达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许主题还是那个主题,但“山远水远,你我的心不远”。

    聆听音乐时的内心体验。

    已经有了更深的心潮涌动。

    也就在这个阶段,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聆听者,转变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爱好者了,不会用主题分析曲式结构,来约束思绪的自由飞翔,也不会在一个标题下,用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

    来束缚想象力的,驰骋和情感的涌动。

    尽管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题、探究曲式结构什么的,但真正在聆听音乐时,你已经确确实实是用情感来体验音乐了。

    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

    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永远是不会停滞不前,对音乐的理解,也永远是无止境的。

    说到音乐欣赏,赵卫东不得不想到了,相对论的创始人,读过爱因斯坦传记的人,肯定不会忘记这位,科学巨匠的另一种生活,他常常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并在优美的和谐的旋律中触摸宇宙的“神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爱因斯坦从小并不是一个神童。

    相反,被人们怀疑是“傻子”在小学读书期间,曾被训导主任断言:该学生将一事无成。而正是这样的学生,日后却成了一位,轰动世界的天才科学巨人,这首要先归功于爱因斯坦,所生长的良好环境。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林。

    是位贤妻良母.文化修养很好,喜爱文学,更钟情音乐,是一个很有有才华的音乐家。

    爱因斯坦幼年时。

    经常躲在家里的楼梯暗处。

    长久地聆听母亲,弹奏优雅的钢琴音乐,当波林的指尖从琴键上轻轻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便如行云流水般流泻出来,小爱因斯坦被音乐声中的美深深吸引了,恍然置身于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

    那里的光和影变幻无穷,令他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波林是一个极有远见卓识的母亲。

    对孩子们的音乐启蒙教育,从很早就开始了,爱因斯坦6岁时,母亲开始教他拉小提琴,教他的妹妹玛雅学钢琴。

    稍后,爱因斯坦也开始学习弹钢琴。

    随着时光的流逝,爱国斯坦对音乐渐渐入迷,13岁之后,当他懂得和声和曲式的数学结构,当他体验到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所带来的那种无法比喻的快乐时,音乐就成为了他一生的至爱。

    爱因斯坦察觉了,音乐内的数学结构。

    他认为:“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末组成。”

    这是何等的奇思联想啊!

    爱因斯坦对变奏曲极感兴趣,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练习各类复杂多变,而丰富的音型节奏,培养了他日后攻克科学难题的坚强意志,也奠定了他创造性的思维意识。

    在他成年后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

    正是在弹奏了一番钢琴后,激发了灵感而解决了难题。

    爱因斯坦对事物有着卓越的直觉能力,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直觉能力,实则与艺术家的想象,有异曲同上之妙。

    他认为大自然是简单、和谐、统一的。

    他深信宇宙有一种,最终的简单性和美,因此,他是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自然规律的。

    爱因斯坦本人也十分强调,直觉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对于音乐,爱因斯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

    “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

    “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在他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音乐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科学揭示自然界中未知的东西,而音乐揭示的是人类精神中未知的东西,并且是除音乐之外,别的方式无法揭示的东西。

    总之,古典音乐浓缩着“宇宙的和谐”。

    在这里,感受之深,寓意之远,是同美的形式交织在一起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种统一意味着,人间最大的幸福,倾听那魂牵梦萦的“天籁”之音,琴弦和心弦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和谐的共鸣。

    毫无疑问,音乐是他心灵的天堂。

    他可以随时摒弃人世间的一切喧嚣,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美妙的音乐王国,沉浸于浪漫的遐思和深邃的思想之中,爱因斯坦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称做“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

    这也许可以用来概括,爱因斯坦自己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爱因斯坦对音乐的认识。

    让赵卫东感觉到,音乐竟然有如此无与伦比的魅力,虽然前世对音乐的喜欢,但欣赏水平只停留在初级水平,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今生是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的。

    虽然,赵卫东也知道音乐欣赏,是从音乐感知开始,通过听觉直接接触音乐的表层,然而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深入音乐的里层,理解、认识、领悟作曲家和表演者,在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正在沉思的赵卫东,被耳边的音乐吸引。

    乐曲缓慢、庄严、肃穆、虔诚。

    原来笪铃君放的音乐是《1812年序曲》,这首管弦乐曲作者是柴科夫斯基,作于1882年,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10月。

    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请求。

    而写的一首大型乐曲,这首乐曲在出版时,标有“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的说明,该教堂于1812年毁于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中。

    所以此曲是以当年,俄罗斯人民反抗侵略的主题。

    保卫祖国最后获得胜利的史实为题材的。

    这部作品于1882年8月20日,在博览会广场上首次演出时,曾组织了庞大的乐队,曲终时。

    直接由大教堂钟楼的群钟。

    还有广场庆典的礼炮轰鸣,表现胜利场面,蔚为壮观。

    柴科夫斯基在《1812年序曲》中,以它英雄的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题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的音响色彩,取得了他自己远远没有想到的被听众所欢迎的效果。

    乐曲开始是序奏。

    首先由弦乐组奏出了,按严谨和声结构写成的be大调、3/4拍子、慢速、庄严的《众赞歌》。

    它肃穆虔诚。

    这是俄国人民,在国难临头时。

    祈佑于上帝和对和平的向往,既有木管吹出的悲哀□□的旋律,又以紧张的三连音相互交替发展,成为狼烟四起和人民的激怒呐喊、呼号,沉重的低音乐器这时发出了庄严的号召。

    终于改为4/4拍子矫健的骑兵进行曲。

    冲破了不祥的气氛,带来了希望。

    它英姿勃勃,象征着响应号召的战士踏上征途,乐曲的呈示部为e小调、4/4拍子、三部曲式结构,主部音乐以快如旋风的旋律和痉挛似的节奏,描写着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

    在主部的展开过程中。

    出现了bb大调、4/4拍的《马赛曲》,经过变化引伸,以及与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与发展。

    描写了拿破仑军队的,猖狂残暴和抗敌战争的艰苦、激烈。

    副部描写了战争间隙中,俄罗斯战士对家乡的思恋和生活情景,它包括两个主题:一个是f大调、4/4拍子、抒情的旋律,刻画了战士的内心世界,另一个主题是be小调、4/4拍子的俄罗斯民歌《踟蹰门侧》为素材的旋律。

    反映了人们在战争中的乐观精神。

    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马赛曲)的音调此起彼伏,交错出现,一直在激战的旋涡中周旋,开始像那辽阔战场的远方弥漫着尘烟。

    继之又像眼前刀光剑影人仰马翻,风声鹤唳的场面。

    这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恶战。

    再现部略有变化,主部的战争气氛更加激烈,副部的两个主题再现后,《马赛曲》更猖獗,但它已是回光返照,一连串下行模进的四音列,犹如声势浩大的追击洪流一泻千里。

    那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

    压倒了声嘶力竭的《马赛曲》,俄国军队终于胜利了,尾声中众赞歌在喧闹的钟声和礼炮的伴随下。

    变成了辉煌、胜利的凯歌。

    这是be大调、2/2拍子的俄国国歌,它与骑兵进行曲用复调的手法相结合,像是凯旋归来的战士行进在凯旋门下、检阅台前,乐曲在欢庆胜利、万民沸腾的节日气氛中结束。

    多么优美动听的乐曲。

    赵卫东深深的陶醉在其中……

    

    https://www.idzs.cc/91853_91853515/37543492.html

    

    www.idzs.cc。wap.idz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