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 第32章 第 32 章

第32章 第 32 章

羽仙歌创作的《[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第32章 第 32 章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自这一天起,宝钗就出门走动了。

    日常跟着其他姑娘们一起晨昏定省,女红诵读,只是没跟着黛玉他们一起上课。

    恰好这一年过年前,女师家里有事请辞,王夫人就说,“姑娘们如今都认得字,也尽够了。如宝钗一样就很好。且宝玉、瑛儿两个也一年大似一年,不能总和姐妹们一起上课。”

    王熙凤自己也不认得字,自然不在这种事上和王夫人杠。

    就停了内宅的课,不再请女师。

    倒是叫被拿来做筏子的宝钗十分尴尬,私下里给各个姐妹赔罪。

    虽然这也不能说是宝钗的错吧,但黛玉觉得,书上的三春和宝钗一样不算亲近,未必不和此事有关。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黛玉的耳朵里听见了“金玉良缘”的传言。

    不管宝钗怎么想,王夫人和薛姨妈之间,显然已经达成了一致。

    认真的讲,宝玉那先天带来的通灵宝玉是奇物。金饰这种东西……大家闺秀们小时候,哪个不曾带上几个寓意美好吉祥的金饰?

    当然,宝钗金项圈上的吉祥话是癞头和尚送的——以癞头和尚的真正身份和消极怠工的程度,也确实算得上是奇物了。

    然而也没人知道啊!

    所以听着其实并不配,只是表达个意思罢了。

    贾母就很不以为然。

    恰好黛玉住得和她很近,临近过年的晚上,其他人走了,贾母就叫黛玉留下来陪她。

    问她说,“宝丫头最近和你玩得好?”

    黛玉就笑道,“宝姐姐和谁都玩得好。”

    贾母见她的模样,也笑了,“就知道你这丫头鬼精鬼精的,不会被骗。”

    ——宝钗对黛玉的态度,和对三春的态度,能相提并论么?稍微有些眼睛都能看出不同。

    “她是想讨好了你,让我松口呢。呸!”贾母虚啐了一口。

    一个叫做“琳琅”的大丫鬟站在边上,低头垂眼的当没听见。

    说起来,在贾母的身边,是丫鬟换了一茬又一茬。

    她会用媳妇婆子,但贴身照顾的永远是丫鬟。

    “你看宝玉是个为官做宰的料?”贾母对黛玉吐槽道,“日后能捐个官就是难得的了,找媳妇是得找个家底殷实的。但薛家……”

    黛玉微囧。

    因为她和宝玉关系很一般,贾母倒是没想着将她和宝玉凑成对了。但是……她以前真不知道,贾母原来对宝玉的未来是有清醒认识的。

    而且,原来就算没有她,贾母照样看不中宝钗。

    “我冷眼看着,宝丫头倒是个重情的,断然放不下娘家。可她那哥哥,进京以来做过一件好事?只见银子流水一般的出去了。日后有出没进的,得有多少窟窿——你看你大舅母,她家原来还是个豪富之家呢。我们家如今也没贪她的嫁妆银子……虽说娶妻娶贤,不也得看看家里!?”

    黛玉:……看来外祖母是无人可以吐槽,只能找我来当这个树洞了。

    之前贾母也有过单独找黛玉说话的事情,但都是和她说些家里的情况,让她受了委屈要说之类的。

    当着她的面直白的吐槽亲儿媳妇,这还是第一次。

    也原来,她对宝钗本人不算是有意见,但是对她的家世很有意见。

    谁知最后,贾母又拉着她的手说,“宝玉的日子过得糊涂,好在老天爷厚待他。瑛儿那孩子,我是老糊涂没照顾到,他母亲又光顾着和我抢宝玉了。到把他养得不言不语的。但他心里明白,也不会光听他母亲的,日后多半能过得好。”

    黛玉:……

    不,外祖母,我没有报恩贴上自己的意思。

    他前身于我有恩是事实,把我一人抛在战火硝烟的世道里,也是事实啊!

    当然,黛玉没争辩。

    让一个疼爱自己的老人家忧心忡忡有什么好处呢?

    反正她最晚十五岁就能离开贾府,十六岁就要盖棺定论,不用考虑嫁人的事。

    至于提前订婚什么的?

    黛玉也不担心。

    就像是没有她,贾母也看不上宝钗那样。

    不争宝玉,王夫人也一样看不上她。

    才不会让她给她其他儿子(哪怕是她自己也忽视的)做儿媳妇!

    最后,黛玉玩味的想:这对婆媳显然都没有注意到,在宝钗和宝玉之间,可还有一个搅局者——贾琰。

    黛玉那天就发现,贾琰看宝钗的眼神,和看她的眼神是类似的。

    因宝钗年长些,已经有少女风韵,贾琰对她的态度甚至更明显。

    当时黛玉的笑一半就是为这个——想要兼收并蓄的男人,呵呵。

    书上的宝玉,这个不舍那个放不下,说到娶妻,都还专心一人呢。

    贾琰!?

    而黛玉笑的另一半是为了宝钗。

    宝钗当然也看出了贾琰的眼神。

    但令黛玉感到微妙的地方就在于,宝钗并没有用言语或者行动和他拉开距离。

    而是当做不知道。

    显然,宝钗还没有喜欢上宝玉。

    贾宝玉和贾琰之间,宝钗有一定犹疑!

    宝玉是嫡子,有长辈宠爱,是盛世祥瑞,但他不走正道出了名。

    贾琰却在系统的引导下,刻苦读书习武,又是袭爵的贾赦之子,单说个人前程,倒很可能比宝玉更强。

    就是宝钗已经喜欢上了宝玉,保不定都要犹豫的呀!

    黛玉心情很微妙的回了房。

    想了一会儿,到底没忍住的取出了镜子。

    问:《终身误》算是谁的判词?

    答:薛宝钗。

    问:限定了她要嫁给谁吗?

    答:没有。毕竟神瑛无判。薛宝钗的判词,主要是她的元宵灯谜。

    黛玉想想也是,“金簪雪里埋”这句,指代得也很不明确。而神瑛无判,又意味着《终身误》里,只有“空对着”、“意难平”、“举案齐眉”这几个词算是真正有用的。

    她想了下,又写:说都是仙神转世,但我想起,你们的说法里面,我也只是“仙灵”。迎春的命运是靠抢的,其他人呢?到底怎么决定转生者的?

    这次,镜子里许久没有回应。

    黛玉轻笑一声,撩开了。

    也就是和十二钗接触得多了。她心中慢慢产生疑惑。

    毕竟这些人,和她揣摩《红楼》产生的印象差不太多。

    好吧,惜春“性情大变”,可她依然天赋在画画上啊!

    仙神转生,真灵蒙昧,靠签订的命运牵引。

    但那相对简单的判词,蒙昧的真灵,怎么保证这些钗环的性情遵循原著,连天赋也遵循原著的?

    前段时间,黛玉和贾瑛感慨过,说,“二姐姐受了伤,倒像是奋发起来了。性情变了不少。”

    当时贾瑛的回应是,“二姐姐以前心里明白。摔了脑子,倒没那么明白了。”

    书中的迎春是个明白人吗?

    显然不是。

    但黛玉又打听了一下,发现贾瑛确实是那么认为的,他觉得摔伤之后的迎春反而“变得心急,做事没了章法。”

    甚至连探春都隐约有这样的看法。

    而且,迎春毕竟大过贾瑛两岁,贾瑛并没有照顾过这个姐姐不说,还自认受过她的引导,才能稳下心来看待自己和宝玉之间的差别待遇。

    这颠覆了黛玉一度有的“迎春受到贾瑛影响才有一定改变”的念头。

    也让黛玉怀疑,因为“迎春的命运是抢的”,所以迎春的性格反而受到了体内仙灵的影响。

    要这么说,其他人的性格天赋什么的,都和她的印象没差别,不是反而很奇怪吗?

    以当世女子的地位而言,这样的,对原著的遵循并无必要。

    就像迎春,哪怕她原本行事更聪明更有章法,可只要不恢复神力,只要贾赦想把她给卖了,她又能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黛玉认真在脑海里再次搜刮了一下,遗憾的确认:

    几千年下来,九州能有足够信仰保持神智的女神,数量能凑够十五个吗?……就是有,总不能一窝蜂都下凡吧?

    就下凡了……好像也和十二钗对不上啊!

    有意下凡的话,又是怎么分配十二钗的命运的?

    当然,黛玉自认自己就只是来“返厂维修”的。

    二郎神他们也没道理将一切内幕都告诉她。

    *

    王夫人和薛姨妈放出风声。

    然而贾母毫无动静不说,甚至还更多的开始支持王熙凤掌家。

    贾政不知道怎么想的,也似乎一无所知。

    于是,府内的气氛就开始有了微妙的转变。

    但显然,在没有“贵妃之母”的名号加持的时候,贾母的态度一旦真正倒向王熙凤,王熙凤就迅速的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对于这场争夺,也许整个贾府里,只有宝玉毫无所觉。

    他被贾琰带着又去参加了一些诗会词会,倒也在认识秦钟之前,就交接了几个原本交际圈外的朋友。

    虽然不耐烦,但到底没那么胆怯了。

    且除了“祥瑞”之外,也委实是有些文名传出。

    当然,在不那么胆怯之后,他那些关于女儿家的言论也同样传到了外面,据说惹得不少人议论。

    春天刚过去,每到春分就要小病一场的黛玉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之前的计划被打断,泡汤大半——买办买的东西又好了起来。

    就是没好起来的,至少也没恶化下去。

    心知那些人见王熙凤掌权,有些整顿家风之举,收敛了一些。

    她也只能暂停了自己的谋划。

    又因不用上学了,大家各自打发时间,往来都稀疏了一些。细究的话,到黛玉这儿来得最多的姐妹,反而是现在的迎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