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 第30章 第 30 章

第30章 第 30 章

羽仙歌创作的《[红楼]黛玉只想安静的死》, 第30章 第 30 章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贾琰走出迎春的屋中,很快就听到了惜春欢快的声音。

    因是同族姐妹,贾琰倒没有多少想法——终归挽救了贾家的败势之后,找几个好人家嫁出去就好了。

    不费什么事。

    他之前觉得,亲戚姐妹中最出色的薛林二人都和三春不怎么亲近。

    竟然是错的么?

    仗着自己也是亲戚,贾琰就走了过去,笑问,“在说什么呢?”

    惜春的笑就止住了。

    黛玉当然能感受到这人落在自己身上,不符合年纪的目光。

    虽然比莫逸春那个被干掉的神魂要好很多,却远不如石安青那小子纯粹。

    这依然是一种……评估的,观察猎物的眼神。

    这样的眼神,黛玉早已经司空见惯。

    她不介意被追求,但厌恶这样的目光。

    所以黛玉没吭声,只是慢慢的摇扇子。

    贾瑛道,“在和四妹妹说画画的事儿。听说海边的小国,有一种叫做‘油画’的,里面一些技巧很有意思。正说哪天去寻摸一副过来,给她看看。”

    贾琰不知道这是“穿越者”带来的后果之一。

    听见“海边小国”这样的话,就不由得嗤笑出声——你不知道天高地阔?这样的话竟也说得出。

    但面上自然不那么说,只道,“我方才才说通了宝二哥,去参加南安郡王家的诗会。三哥你要不要去?”

    “南安郡王家?”没听见过程的贾瑛就有些诧异。

    贾琰道,“南安郡王的长公子最是风流人物,京城之中也是赫赫有名的,怎么三哥你竟然不知么?”

    贾瑛当然是知道的。

    他略略思考一番,就道,“南安郡王家的诗会,能拿到帖子就是难得了。我们又是这个年纪。还能带那么些人进去?”

    贾琰笑道,“这有什么,宝二哥就是不喜欢在外交际。他若乐意多见识一些人,多少人巴不得呢。”

    贾瑛就道,“若果然能去,我自然是愿意去的。”

    “这就说定了,到时候我来找你们。”贾琰说着,倒也没有多做流连,干脆走了。

    黛玉皱眉看着这一幕。

    她当然知道,南安郡王那位(在京为质的)长公子,是京城如今出了名的风流人物。最喜欢开个诗会文会什么的,却又不涉八股技艺。

    《红楼》书中的北静郡王压根儿就还没冒头。

    “虽然不知道那所谓诗会的详细,找你们这么年纪小的公子,本就有些奇怪。你也注意些。”

    贾瑛笑道,“妹妹不知,南安郡王的长孙,正经就比我们大两岁。十分喜欢交友。想来他不知怎样,和那位交上朋友了。”

    黛玉还真没料到,当初在明州见到的,比他父亲长不了几岁,身体健壮还在壮年的南安郡王,孙子的年纪都比她大几岁!

    她古怪的看他一眼,“你也喜欢交友么?”

    “那倒没有。只是,反正和宝玉一起出去的话,总能躲得清闲。算是能多见识一些。”

    黛玉:……

    虽然知道贾琰多半有些不怀好意,但是,只冲着贾瑛身上的“概念体特征”对世界壁障的作用,一群神仙也不可能让他出事的。

    更别说现在他们多半还自己给壁障开了个后门,让系统“在外猎食”的时候。

    黛玉也没管这事。

    *

    宝玉兄弟两个出去参加诗会,果然也没有出事。

    贾瑛安安全全回来了,只是之后对贾琰敬而远之。

    后来黛玉还听见说,宝玉做诗,颇出了一些风头。

    黛玉私下就奇怪,这世道对“盛世祥瑞”这么趋奉的?

    但后来,因着贾母要求,外面的人抄录了当时的诗会文集进来,黛玉跟着看了一眼……

    “都说南安郡王家那位乃是京城第一风流人物,最好文人雅士,怎么召集的文会,写出来的东西就这样……”

    因黛玉是凑在贾母身边看的。

    话未说完,已经被贾母轻轻拍了下道,“小小人家,倒是挺大口气。”

    但贾母自己也随之叹道,“大约这诗词文章,都被先人写尽了。莫说与李杜争锋,就算是差几等的,如今也难见了。”

    黛玉微微撇嘴:诗词哪里有写尽的。难道不是八股文章的锅比较多么?把人的灵气都削尽了。

    现世历史里,和唐宋盛世相比,明清有几个以诗词流传后世的才子?明明距离现世的时间近得多!

    有的那几个,也多半都没有太被八股文折腾。

    她还觉得宝玉的才气不足,却原来是高估了这个时代的文坛。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也是,李杜之辈,光是那能够流传千古的文采,就足以让他们成为支撑历史的时代主角。

    现在这时代的“主角”是谁?

    都落在闺阁里了。

    不管怎么说,宝玉如今还不到十岁,写出来的诗词已经能抗衡许多成年人了,巧思灵性尚且超过。

    贾母就很得意。

    又特地去敲打贾政,让他对宝玉宽容一些。还因此而狠狠赞了一番贾琰,让他多多带宝玉出门去交际。

    黛玉觉得吧,以老人家这偏心眼的程度,让后人各种编排,也不是没道理的。

    宝玉不就成了世人眼里“被养废”的类型么?

    再然后……日子波澜不惊的过着。

    还没有到正式开选的日子,宝钗的名字就被刷下来了,虽然没说明细,贾家却被暗示得清楚,是因为“热毒”的关系。

    宝钗之后日子就难免闷闷不乐,有一段时间,都在梨香院中少有出门。

    王伊却是在大选之中顺利通过,被一位郡主选中了做伴读。

    这郡主还是黛玉曾在镜子上看过的——礼亲王的女儿宣邑郡主,也是个穿越者来着。

    因为身份高贵,没什么忧虑之事。自然谈不上崩溃之类的问题。

    还说在给她于宗室中挑选夫婿?但后来没有下文了。

    *

    迎春的伤势彻底好了之后,也改变了之前的行事作风。

    她原本虽然算得上是温柔细致,照顾妹妹,却也是“安分守己”。自觉身份尴尬,不会主动去奉承王熙凤(毕竟与贾琏不同母)和邢夫人。

    这次之后不一样了。

    显然穿来的姑娘很清楚,迎春的命运,大体还是掌握在贾赦和邢夫人手中。

    贾母连宝玉的婚事都无法真正做主,何况是她?更别说贾母对她还不上心。

    她先开始几次拜访熙凤,后来又主动抽时间去看望贾赦和邢夫人。

    哪怕她那个对她半点不上心的奶娘,因为邢夫人对王熙凤的一顿斥责,最终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继续在她的屋子里,对其他下人作威作福。

    然而但是……

    热脸还是贴了冷屁股。

    王熙凤还好,本就有几分真情——只是抵不过利益。

    贾赦沉浸在美女姬妾和古董玩物之中,就是迎春求见,时常见都不见的,别说关心了。

    邢夫人则专注敛财——庶女是什么?想让我多掏一份嫁妆吗?呸!就要养孩子,我为什么不养贾琰贾琮?

    迎春很快就发现,她对邢夫人的殷勤,反而被邢夫人额外防备。

    如今的迎春在现世也是个娇娇女,死于意外的那种。对世事的险恶认知有限,实在是没法把脸踩到泥里去迎合。

    于是几次之后,也灰了心。

    倒是意外发现,贾琏对兄弟姐妹还有那么几分真情实意,私下劝慰了她一番。让迎春安心了一些。

    而她折腾完这一圈之后,也就到了初冬。

    *

    这一天,初雪之后,宁府的梅花开了,那边就下了帖子过来,邀请贾母等女眷过那边的会芳园中去赏梅。

    黛玉这才想起“秦可卿”这个人来。

    这是个在后世的红学家中引起了绝大争议的人物。但黛玉作为英灵的时候,对此人的印象还不如三春呢。

    这次她亲自到荣府来送帖子,才让黛玉对她的印象具体化——美人,兼具端庄与风流袅娜之感。顾盼风流的那种。

    她的身世肯定不寻常。

    不会是小官之女。

    倒不是说小官家庭就一定养不出这样优秀的女孩子来,但是贾蓉是贾家的宗子啊!娶的原配正妻,是未来的宗妇呀!能真对家世没要求的?

    更别说书上她的“死后哀荣”,令人印象深刻。

    她分析了一下,觉得在这个世界,秦可卿是宗女的可能性还是没有的。

    秦可卿出生后不久,确实是就碰上了前太子之殇,但前太子的家人又没怎样。

    何况后来前太子的儿子还被皇帝扶持了。

    贾珍疯了才打她的主意。

    若非宗女,就不好说了。当年被牵连的官员着实不少。

    又是自然演绎,书上的线索未必能成真。

    黛玉干脆直接在镜子上问了。

    结果这次镜子的持有者再次换人,回复就透着一股严正的味道:

    秦可卿为穆氏女。昔年穆氏流放,贾敬收留。

    黛玉的手指拂过镜面,解开了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要说“箕裘颓堕皆从敬”?

    贾敬好好一个考进了前十的进士,官不做了,爵位让了,专心修道,真的甘心?真专心求道,惜春怎么来的?

    不过是因为当年在前太子麾下,被打进了败者组而已。

    他还算好的,辞官让爵就算过去了。

    当年的东平郡王府却是判了流放的。

    后来虽然起复,主枝却都死了。起复的是旁支不说,也再没有当年的声势。比如今的贾府还惨呢。

    若秦氏本来是慕氏的嫡女,那倒是说得过去。

    既然穆家都起复了,自然不至于再追究贾敬救人的举动。起复的是旁支,也不会将人认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