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你忘了?今天是星期二,麦圆要上班呢。”麦雅芝说着把手伸进了母亲的臂弯里,挽着她慢慢地走着。母女俩慢慢地落在了翁婿俩的身后。
麦戈林见老伴她们还没有跟上来,便停下了脚步。招呼女婿一块坐在路旁的石凳上等她们。坐在石凳上,麦戈林看着眼前苍茫的山峦,问着女婿:“凯明,知道今天我和你妈为什么要把你们找来吗?”
“清明节快到了,爸妈约我和雅芝一起来踏青。”郭凯明回答的样子很恭敬,在麦戈林面前,他的态度从来都是相当恭敬的。这恭敬发自内心的尊重,它不仅包含着女婿对岳父的尊重,同时也包含着后来者对革命前辈的尊重。
“不错,清明踏青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麦戈林侧脸看了看女婿,说道。
郭凯明没有说话,他看着岳父,等着他继续往下说。不过,麦戈林并没有立刻说出另外的那个原因,他淡淡地说:“你到省里的事情,我已跟有关领导说了,估计很快组织部就会派人下来找你谈话。”
郭凯明听岳父这么一说,喜气顿时溢于言表:“爸爸费心了,请您老放心,我绝对不会给您丢脸。”
“那就好,那就好。”麦戈林欣慰地望着自己挑选的女婿,由衷地笑了。他将脸转向郭凯明这才说道:“凯明,明天就是清明节了,知道它的来历吗?”
“我以前看过有关的资料,好像起源于晋文公重耳。但是,嗬嗬,具体的时间太久,我已经说不上来了。”郭凯明说到这里,有点不好意思。他不明白今天岳父为什么想起问这个。
“你说对了一点,是和重耳有关。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来自父王宠妃的迫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跟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介子推等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次,重耳饿昏过去,介子推便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才忆起旧事,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的御林军上山搜索,也没有找到。这时就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于是下令烧山,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直到熄灭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后来才发觉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柳树树洞里有片撕碎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