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对联是一种习俗,寄托了人们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古代的对联都是手写,读书人属于稀有之辈,而像善河村这种人口一百多的小村,会读书写字的只有陈剑南一人,前不久他教会了小妹,也就两人罢了。
过去,陈剑南是贫寒孤儿,人们为了与他划清界限,都花钱到邻村请人写对联。
其实今年也不列外,张大婶请陈剑南帮忙写对联,一方面涂省事,另一当面为了与陈剑南兄妹缓和紧张的关系。请人写对联自然少不了给些报酬,张大婶借机送来一斤腊肉、五斤大米和二十文钱。
张大婶的心思,陈剑南一清二楚,他将墨迹将干的对联递给张大婶,对她送来的物品自然是来者不拒。
张大婶小心翼翼地捧着对联,满脸笑容,扭着发福的身体离开了。
“哥,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小妹望着桌子上的米肉,迟疑地道。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帮她写了对联,她送了些东西表达心意,理所当然。”卖文房四宝的五两银子快要用完,眼下到了年底,陈剑南正愁无处赚钱,自然不会拒绝张大婶的“心意”。
他将腊肉用细绳系住,挂在墙壁上,五斤大米倒进了见底的缸里。
……
大年初一,下了一场鹅毛大雪。
陈剑南与小妹换上新棉衣,坐在屋中吃饺子,显得颇为冷清,自从父母离世后,家境破落,仅有的几房远亲,也不再与他们来往。
这样也好,陈剑南觉得更自在些,少了俗尘纷扰,守住一颗安宁的心。
“吭吭。”
猪妖的叫声传进屋内,小妹莞尔一笑,“哥,八戒也想着过年呢!”
陈剑南吞下嘴中的饺子,笑道:“世间万物皆有情,何况会说话的妖,我去陪他们喝一杯吧!”
陈剑南取来一壶烧酒,让小妹用热水烫了,煮了两斤腊肉,来到猪圈里。
烧酒是陈剑南昨日特意去镇上买的,他本不打算买酒,见这里的酒味醇而实惠,一时心痒,便买了一壶。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大过年的,陈剑南的心情自然不差。
“八戒,牛魔,今天是大年初一,你们也跟着过个年吧!”
陈剑南将腊肉切成两份,放在猪妖和牛妖吃食的盆里,又在两个饭盆里倒了些酒水。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岂不快哉!”
陈剑南豪饮一口,辣得眼泪直流,却又倍觉痛快。
猪妖扭着肥胖是身躯,喜不自禁,一口喝光盆里的酒水,而后将腊肉吞进腹中,欢快地仰着头颅。
“仙家,好酒好肉,可惜俺老猪还没尝出什么味道!吭吭。”
陈剑南笑骂:“你这猪妖,贪得无厌,酒肉只有这么多,你吃那么着急作甚!”
猪妖闷哼一声,在圈里兜圈,忽而眼睛一亮,向正在看着酒肉发呆的牛妖靠过去。
“哞……”
牛妖怒喝,四蹄扒地,作一副攻击状,猪妖自讨没趣,悻悻然地回到自己老窝趴下。
“牛魔,你为何不吃?”陈剑南见牛妖对酒肉无动于衷,不由心生好奇。
牛妖长叹一声,道:“仙家,您有所不足,过去每年过节,我都和小牛一起,如今……”
陈剑南恍然,牛妖这是思子心切,他回到屋内,取来《九梅图》,缓缓打开。
“白狐,我有一事相求。”
画中的白狐嫣然笑道:“公子,有什么事但说无妨,我白狐尽力而为,说什么求不求的。”
“白狐,今天是人间的新年,牛妖思子心切,你能不能让小牛与牛妖见上一面?”
“这……好吧,小牛的神魂在画中,只是虚弱的很,时间不宜太久。”
陈剑南大喜,连忙将《九梅图》对着牛妖,“牛魔,你看!”
牛妖好奇地抬起头颅,大牛眼直勾勾地盯着画面。
画面上,一头小牛的身影渐渐出现,牛妖涣散的眼睛里忽而闪现精光,一改先前的颓然,变得精神许多。
“小牛,我的孩子……”
牛妖直直地看着画中小牛,眼睛中竟有泪水益处,足见牛妖对小牛的深情。
只是小牛目前是个虚影,尚不能说话,饶是如此,牛妖已是非常满足。
……
回到屋内,陈剑南心情复杂,想到这个世间人情冷暖,连连感慨。
妖尚且重情,人又为何冷漠?
叶丘的阴谋,林员外的鄙夷,林天福的恶行,张大婶的狠毒,世人的冷漠……
“咕咕。”
陈剑南一连喝了三口酒水,心情方才平复了些,随即摇了摇头,自己不过一阶书生,枉称饱读诗书,竟对俗尘之事,如此斤斤计较。
想通后,便也释然。
今天过年,他不打算练剑,也趁机让身体休息休息。
正胡思乱想间,忽有客来访,出门一见,竟是董棋书来到。
“董前辈,您来了,请进!”陈剑南当即拱手行礼,又叫小妹一起行礼。
说起来,董棋书算是自己第一个朋友,他与董棋书相处多日,对他为人坦荡的性格很是欣赏,董棋书处处想着自己,令陈剑南很是感激。
“剑南,新年新气象!”
董棋书示意随从放下礼物,自己则毫不客气地走近屋里坐下。
说起来,董棋书算是常客,一些繁文缛节早已免去。
“剑南,你我相熟多日,我开门见山,这次前来,有两个目的。一是拜年,二是请你去参加今年的元宵诗会。”
“元宵诗会?”陈剑南好奇,随即释然,记忆中古人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诗会。
如中秋诗会、七夕诗会等,诗会有大有小,每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同,诗会也不尽相同。
大庆朝立国数百年,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正是文风鼎盛之时,每年各地举办的大大小小诗会、数不胜数。
诗会,乃是文人骚客的盛大节日,也是一些考场不得意的书生,一展宏图抱负的重大机会,每年诗会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佳作诞生,甚至有默默无闻的书生,借此壮大名声,得到贵人赏识,从此摆脱寒门身份。
说白了,诗会是除了科考,唯一能让书生出头露面的机会。
“今年的元宵诗会由永安县知府出面承办,规模比以往大上许多,永安县各个乡镇参加诗会的名额有限,我们青石镇也才有四个名额,其中三个自然是镇试前三甲,还有一个名额是我,只是如今我已老矣,不愿去凑那热闹,不知剑南你可否愿代我前去?”
董棋书说罢,脸上满是期待。
(ps:感谢书友厌江城和恒九儿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在下码字的动力!另外,排行榜掉到十五名了,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