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照下来了,工具准备就正式提上日程,需要加班加点早日完成。</p>
张清之领了任务开始忙活。</p>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厂子里的工人有什么事情就靠厂子。</p>
冰棍车,在厂子焊。箱子,在厂里钉。</p>
这是一种普遍的现像,谈不上对错。</p>
整个本钢一代一代的工人,如果认真计算每一个工人用厂子的东西做的各种生活工具和拿回家的材料的话,那估计得是一个天文数字。</p>
钢筋铁管铁板镀锌板木料皮带,大到围墙柜子,小到鞋架栏杆搓衣板。其他的油漆手套帽子口罩都不用说。</p>
几十万职工呢。</p>
冰棍车,木箱子,小棉被,东西一样一样就绪。</p>
刘桂新自己缝制了白大褂和帽子。这个时候有要求,卖冰棍必须穿大夫那样的衣服和帽子。</p>
还有胸前一串口袋的围裙,这个是用来装零钱用的。这个时代钢磞还在大量使用,是民间的主流货币。</p>
刘桂新拿着街道上的证明,去人民银行换了二十块钱硬币回来找零用。</p>
在81年这会儿,只有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这几家银行。</p>
中国银行管理外币,农业银行管理农业资金,建设银行管理建设资金,都不对普通人开放。</p>
存储业务是中国人民银行,它这会儿还不是后来的管理者。</p>
东西都准备好了,刘桂新充满了斗志和干劲儿。</p>
就是有一点不满意,张清之焊的这个小推车,方方正正的正好能放下冰棍箱子,没法安大的轱辘,只好装了四个小胶皮轮子。</p>
大概有十多公分直径,用钢丝皮带削出来的,耐用是肯定耐用了,但没有弹性,导致小车推起来有些重,费劲。</p>
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小充气轮胎。</p>
手续有了,工具也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上货。</p>
“你不用管,我自己能行,也没多远的事儿。”刘桂新把冰棍箱子里里外外擦的干干净净,把小棉被叠的整整齐齐的摆到里面,开心的看着说。</p>
“可拉倒吧,大几公里呢,还得爬大坡,当是近哪?还是我和你一起去吧,等熟了让孩子帮你。你一个人不行,别累着了。”</p>
“等你呀?你得上班呢,还能天天陪我去?早晚还不是这么回事,算了,不用你管。”</p>
“不耽误,取冰棍得起早,我帮你弄回来摆好摊再去上班,来得及。我起来弄饭,完了你吃完咱们去推冰棍,回来我把他们三个弄好上学再去上班。”</p>
“哎呀,老三怎么办?一个人在家能行啊?”</p>
“……,那怎么弄?要不,让老孙大嫂帮着照看几天?”</p>
“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取完冰棍回来你把他送我摊子上吧,我带着他,也不影响卖东西。”</p>
“也行。孩子中午吃饭怎么弄?”</p>
刘桂新伸手掐了张清之一把:“你怎么不问问我中午吃饭怎么弄?”</p>
张清之笑着躲了一下:“你不是守着粮站嘛,中午就先在那对付一口得了,油条浆子麻花。完了我去厂子安排一下,以后我就不带饭了,中午回来弄饭给你送。</p>
老三跟着你,老大老二以后中午放学就叫他们去你摊上吃。”</p>
“那得花钱呢。”刘桂新有点犹豫。</p>
“挣的总比花的多。先这么说着,等干起来了咱们再看情况,总有办法。”</p>
“嗯。希望咱们顺顺利利的,可别折腾了。”刘桂新靠到张清之怀里。</p>
“妈,我要尿,你们干什么呢?哦哈哈哈,妈你真羞,趴我爸怀里。你趴我爸怀里干什么呢?”老三让尿弊醒了坐起来,正看到两个人抱在一起。</p>
刘桂新脸上一红,推开张清之去边上拿过一个罐头瓶给老三接尿:“你管的到是宽,还管上大人了。”</p>
老三揉着眼睛尿尿:“哼,都不抱我,抱我爸。”</p>
刘桂新被儿子看到了有点羞怒,抬手在老三屁股上拍了一巴掌:“怎么的?你还要翻天哪?”</p>
张清之站起来:“你也躺下吧,我去把猪食弄了。”</p>
“一起吧?”</p>
“不用,你来还不是一个炉子。睡吧,明天起早呢。”</p>
……</p>
第二天一早,四点过些,十二点多才睡的张清之悄悄起来穿好衣服,洗漱了一下开始做早饭。</p>
早饭做好,悄悄把刘桂新叫起来,两个人蹲在厨房吃了一口,把炉子封好,把饭菜坐在蒸锅里放到炉子上出了门。</p>
天还没大亮,雾朦朦的,喘气能看到白色。清冷的早晨。</p>
“你多穿件衣服吧?”张清之看了看刘桂新。</p>
“不用,走走就好了,要不一会儿还得脱。”刘桂新紧了紧衣襟。东北的昼夜温差太大了。</p>
两个人关好房门,出来推着崭新的冰棍车上了路。</p>
“你说你整这个玩艺儿,费劲不?怎么就不想法弄几个充气的呢?”</p>
“凑和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厂子哪有这么大的轱辘?等以后有了再换。”</p>
推着确实挺费劲的,由其路面都是没硬化的泥土地。</p>
“这要是下点雨估计推不动了。”</p>
张清之推车,刘桂新走在边上嘟囔着。</p>
“我推,行吧?”张清之笑着承诺。</p>
家里出来这边是陡坡小路,冰棍车推不上去,得从宿舍和部队大院之间绕一下,这边虽然也是个坡但是是硬化的汽车道。</p>
两个人合力把冰棍车推上坡,张清之也不吱声了,确实有点费劲。</p>
从厂子大门前经过,推过大地边上的这条土路,等到了下面柏油路面就轻巧多了。</p>
从郭家顺着沈丹线公路一直推到南坟镇街里冰棍厂,按近四公里。</p>
张清之的额头上已经见了汗,衣襟也敞开了,刘桂新跟着走了一路也是浑身发热。</p>
办了手续,交钱,然后到出货的小窗口等着一筐一筐的冰棍被推出来,整齐的码放到铺了冰棍纸的箱子里,上面再仔细的盖上小棉被,掖严实。</p>
冰棍上货一根是二分六厘五,卖三分钱。一根挣三厘五。</p>
第一次也不敢多上货,听冰棍厂职工的开了六百根,都卖了能挣两块一毛钱,一个月刨除费用能挣张清之差不多两个月的工资。</p>
刘桂新算过这个账,码着冰棍就开始开心。</p>
装了冰棍,小车推着更费力了,但是两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反而推的比来的时候还要轻松。</p>
“能不能卖得完?”往回走了一会儿,张清之还是问了出来。他有点耽心。</p>
“能。肯定能。”</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