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里惨淡的月光.冷冰冰地笼罩着北川的山间.光秃秃的山梁化为黑色巨兽.吞噬着本就暗淡的月光.
谷下传來令人心颤的喊杀声.李创、惠登相等人带领三万兄弟正在冲关.
李创先行将出走的机会说出來.却沒有人离开.或许正是惠登相对高家人的嘲笑起了作用吧.
不论怎么说.三万人夜间冲关.现场的气势是令人恐惧的.尤其身负重伤的左光先.沒等到傅宗龙的支援却等來了惠登相.愤怒之下亦是借着月色逃走了.
北川顺利冲关.顾君恩终于等到了再次表达他对行军的看法.认为洪承畴与孙传庭多日不见其行踪.必然在广元.亦或汉中等待他们再次进入陕西.
于是.众人除了师走陇南进入甘肃.似乎再沒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义军军奔平武便取路陇南.意要进入甘肃地界.
李创、惠登相前头一走.可急坏了曹变蛟.赶紧联合傅宗龙与贺人龙.再后边拼命追击.一心希望将李创与惠登相在四川直接消灭.
曹亦蛟、傅宗龙、贺人龙率领十万大军.紧紧跟在后边.就是不放松对义军的追击.
刘宗敏建议的优势被体现出來.义军轻装上阵.只带粮食与武器.骑马的骑马.走路的走路.无形之中便比官兵走的快上很多.
傅宗龙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看到攻城器械.总不免派人收拾一番.拿來以备己用.
曹变蛟虽然心下焦急.却也不能阻止傅宗龙的行來.原因有二.
一是得到这些辎重.他们可以向朝廷请功.就算沒功劳.至少证明他们将义军给打走了.
再者.曹变蛟就算反对也沒用.自己行军所带的辎重是不能乱扔掉的.若是扔掉.到时候只有他与贺人龙两个人.一旦洪承畴与孙传庭哪个问起來.他们有百张嘴也说不清楚.本就是戴罪之身.再來个乱扔军需的罪名.再给他两个脑袋也顶不住.
官兵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收拾义军的垃圾.起到保护环境的同时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却在追击中被义军给远远的甩在后边.
曹亦蛟与傅宗龙追击了二十多天.亦沒有追上义军.甚至连面都沒见到.
堪堪就跑到了四川与甘肃交界处.
按照曹变蛟的想法.直接追过去.什么时候消灭李自成与惠登相也就功成名就了.
傅宗龙做为崇祯赏识的巡抚自然不会反对.但是四川各族的土司不愿意了.再追就进入甘肃地界了.我们生在川地.长在蜀地.保护的是我们的族人.你甘肃全是汉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老子不追了.
傅宗龙带领的兵马多为土司氏族的蛮汉组成.土司一走.傅宗龙势必成为孤家寡人.沒办法傅宗龙只得对曹变蛟摇头道:“曹将军啊.宗龙一介文人.跟着你也沒什么作用.保护蜀地是土司们的义务也是我的责任.一旦离开太久.贼人再行入川.老夫也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曹变蛟无法.只得放傅宗龙回去了.只身与贺人龙再次追入了甘肃.交立即向洪承畴请示.反贼已经从四川跑出去了.都督你再给个令吧.
终于在进入甘肃三天后.洪承畴來了军令.叫曹变蛟回陕候令.准备在陕西将李自成一网打尽.
曹变蛟与贺人龙已疲劳地追击近一个月.得到洪承畴的命令自是一番心喜.贼人一直再跑.我也沒办法啊.既然你老人家要在陕西打击李自成.你是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子们终于可以轻松地休息一下了.
李创与惠登相一路小跑.从北川跑到陇南时.突然发现曹变蛟竟然收兵了.本以为是义军与官兵实力相近.曹变蛟与贺人害怕了才不敢來追.
但是当他一路北上.历经大半个春天.眼见到了四月.才发现官兵撤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四月的甘肃.至少也得有些绿意才对.尤其是秦州.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粮食总不会少的让人瞠目结舌.
李创与惠登相.甚至刘宗敏.根本就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荒芜的土地.根本就沒有耕种过的痕迹.本还算人多的秦州境内.如今走上几里地几乎都碰不上一个过路人.
顾君恩、宋企郊亦不相信.骑着马总往比较高的地方跑.看看是不是自己眼花了.甚至跑到地里抓起干巴巴的土块.再被捏碎化为细沙.眼睁睁地看着沙土在指尖滑走.都不相信这是事实.
最后.还是高桂英出來阻止了他们看似滑稽的行为.
“别往北走了.进入宁夏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不可能.不可能啊.”
最不愿意说话的贺锦被逼的喊了出來.只因年少时的他.曾游走于甘肃全境.走到哪里说不上丰衣足食.却也能满足百姓生活.同时补给几万人的粮食还不成问題.
当现实真正摆面前.最不能接受的其实是贺锦.终于忍不住喊了出來.
“眼前的一切就是现实.我们必须要学会接受.这都是战乱惹的祸.”高桂英语气平稳.比起这些激动的男人.将这世界看得更加清楚.
“连年的战乱加上干旱.百姓早已流离失所.都出去逃荒了.耕地沒人种.这很正常.”
“夫人的意思是想回汉中吗.”这种想法应该在高迎恩的脑海中盘旋已久.更准确地说.他应该是用自己的想法.在试探众人的反应.
“除了汉中.我们沒有可去的地方.只不过大家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而已.”高桂英平静地看了李创一眼.又再说道.“早在北川之时.闯哥已有意进入汉中.只不过大家定要到甘肃來探路.其实也是沒办法中的办法.若闯哥再执意这样放纵大家的想法.后果不堪设想.”
“呵呵.哪有桂英说的那么严重.”李创轻笑道.拳头在嘴边停了停.轻咳了几声后.才再说道.“甘肃已成死地.留在这里只有等死.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只有一探虎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