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明朝做权臣 > 第379章:乱局

第379章:乱局

红尘贼子创作的《回到明朝做权臣》, 第379章:乱局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不日英亲王将进京悼祭,着礼部好生办理,不得懈怠。”</p>

    “嗻。”</p>

    “一应供给从内府调拨,规格就高不就低,不要想着省钱。”</p>

    “嗻。”</p>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布木布泰的心情难得像今天这么好。</p>

    英亲王阿济格同意按照朝廷的安排,已让大军就地驻守,只带少量的贴身随从进京悼祭多尔衮。</p>

    对于大清朝廷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胜利。</p>

    “英亲王的心里装着大局,就算以前有些过头的举动,也不宜再深究下去了。”当布木布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礼亲王代善连连表示赞同。</p>

    所谓的“过头举动”,说的就是阿济格擅杀朝廷命官,强抢地方府库的事儿。</p>

    阿济格的数万大军离开了湖广之后,一路急速北上,沿途之中勒索地方哄抢府库,甚至还直接杀了一个知府,各种参奏的折子铺天盖地朝堂之上无不哗然。</p>

    好在英亲王还算知道大局为重的道理,终于同意了只带少量随从进京悼祭,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等于是向以太后为首的帝党人物低头服软了。</p>

    虽然阿济格是典型的“摄政王党”,但现在的朝廷绝不会追究他的罪责,反而会大加拉拢,因为太后和皇上太缺少这样的硬实力了。</p>

    只要阿济格愿意服从朝廷的调遣,就可以不必再担心野心勃勃的豪格,也不必再忌讳态度晦暗不明的吴三桂。</p>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转变,当然不是因为阿济格有多么“公忠体国”,而是因为实力使然。</p>

    朝廷虽然虚弱无力,终究还能凑出些兵马,更有太后的英明,很及时的调动了鳌拜,形成对阿济格的极大牵制,让阿济格深感顾及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向朝廷低头。</p>

    只要他不带着大军继续北上,只要他愿意只带少量随从进京,以前的那些个过错都可以既往不咎。</p>

    在英亲王进京这个事情上,朝廷格外重视,但却有一点点小小的风波。</p>

    因为朝廷已追封摄政王为“义皇帝”,葬礼按照帝王规格举行,这就牵扯到一个礼仪的问题:在外征战多年的阿济格回京之后,到底应该先悼祭多尔衮,还是先拜见顺治小皇帝。</p>

    一般情况下,当上一任的老皇帝死去之后,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原则,新皇帝会马上继承大统。</p>

    外藩和外官们则需要先来拜见新皇帝,然后才能去祭拜老皇帝。</p>

    但顺治皇帝已经继位好几年了,还要不要先来拜见他呢?</p>

    这个礼仪上的问题虽然有些麻烦,却不是很难解决,秉承着对摄政王多尔衮的尊重,朝廷决定先让阿济格去祭拜多尔衮。</p>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阿济格又提出一个问题:拜谒梓宫之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礼仪?</p>

    “义皇帝”中的那个“义”字,就是替代品的意思,也就是说多尔衮并不是真正的皇帝,仅仅只是享受皇帝的规格而已。</p>

    悼祭一个不是皇帝的皇帝,在大清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礼仪是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的。</p>

    鸿胪寺和礼部的人又专门弄了一套“仪注”。</p>

    书文往来之间,已经过了不少时日,但口口声声说着要进京悼祭的阿济格还是没有真的到来,而是反反复复的各种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纠缠个没完没了,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耗费了整整十天。</p>

    到了第十一天的时候,猛然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在高唐一带的鳌拜遭受了攻击。</p>

    阿济格的次子傅勒赫并部将何洛会,突袭鳌拜。</p>

    阿济格说,他已经掌握了鳌拜“图谋不轨”的证据,当此非常时刻,来不及细奏,只能以非常手段击败鳌拜,粉碎他“图谋不轨”的“狼子野心”。</p>

    这个消息仿佛砸进深潭的一方千钧巨石,登时就掀起轩然大波,引得朝野一片哗然。</p>

    清廷内部的争斗,并没有因为多尔衮之死而烟消云散,反而更加激烈更加极端,从朝堂、宫廷范围之内的政治较量,转变成为最直接的军事冲突。</p>

    争权夺势已彻底公开化,连最起码的遮掩都不顾了。</p>

    “无耻!”劈手把一碗热羊奶丢在墙上,天青细瓷摔了个纷纷碎碎,汁水淋漓而下。</p>

    暴怒的布木布泰就像个脾气很坏的孩子,把视野范围之内的杯盏碗碟全都砸的稀巴烂,好像发了疯一样把桌椅板凳踢翻,顺势将帷幔幕布撕扯下来,不停的用最粗鄙的言辞破口大骂:“反了,反了,阿济格这个混蛋王八羔子,我要杀了他,把他栓在马尾巴上活活拖死。”</p>

    原以为还能够一步一步的和阿济格进行博弈,布木布泰甚至早就想好了如何按部就班的让阿济格就范。</p>

    想不到的是,阿济格根本就不准备和她一个回合一个回合的较量,也不理会那些权谋,而是采用了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武力解决。</p>

    这恰恰是布木布泰最不擅长的方式。</p>

    所谓的权术,在最直接的武力面前,竟然如此的苍白无力。</p>

    阿济格把布木布泰给耍了,把朝廷上下全都给耍了,在这十几天的时间当中,原本她还是有些机会的,至少能够做出进一步的防范,但却没有。</p>

    布木布泰不是没有想到阿济格有可能会诉诸武力,而是不愿意相信。</p>

    在很多时候,人们会习惯性的鲜血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会本能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p>

    恼羞成怒的布木布泰疯狂的打砸着,一个个宫女内宦伏身跪拜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一口。</p>

    老太监海富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p>

    宫女太监们如蒙大赦,躬着身子倒退着出了慈宁宫。</p>

    这个老太监依旧拢着双手佝偻着腰身,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一棵经历无数风雨的歪脖树!</p>

    没有任何劝解,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布木布泰疯狂宣泄,一直等到她累了,气喘吁吁的瘫坐在地上,才微微的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当初干掉多尔衮,或许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很大的错误。”</p>

    那确实是个错误。</p>

    干掉了多尔衮,还有谁能压服得住各方势力?</p>

    布木布泰么?</p>

    这个精于计算善于玩弄权术平衡的女人根本无力面对纷乱的局面,局势已经失控。</p>

    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仅仅只是依靠权术,分明就是在玩火,一个不慎就会引火烧身。</p>

    以前的多尔衮虽然跋扈,却能够维持住局面,还能始终以大清国的大局为重,什么事情都不会做的太过分。</p>

    但阿济格不一样。</p>

    阿济格不是多尔衮。</p>

    阿济格想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大清国的利益,做事更加肆无忌惮,也更加的没有底线。</p>

    当阿济格点起第一把大火的时候,她连一点办法都没有。</p>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有什么用?”布木布泰就像个任性的小女孩,用尖锐的嗓音嘶喊着:“你是在抱怨我么?是在看我的笑话么?”</p>

    “奴才不敢!”</p>

    “我要杀了阿济格,一定要杀了这个狗东西!”</p>

    杀了阿济格?</p>

    不过是一句激愤的话语罢了,却不可能实现。</p>

    拿什么去对抗阿济格?</p>

    西大营那边还有不少人马,但却动不得,那是用来牵制和平衡吴三桂的。</p>

    若是贸然调出去,万一吴三桂怀有叵测之心,那就真的全完了。</p>

    “太后也不必太着急了,虽然西大营动不了,不是还有礼亲王和郑亲王的么?就眼下这个局面,他们应该不会袖手旁观。”</p>

    就好像即将没顶的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布木布泰赶紧说道:“马上传旨,招礼亲王和郑亲王他们进宫议事。”</p>

    “太后太心急了。”老太监低声说道:“这个时候就火急火燎的召见两位亲王,反而会显出自家的虚弱,不如沉住气,再等等。”</p>

    就在这个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最先到了,说是有急事要和太后商议。</p>

    “不着急,不着急,让郑亲王先在前面等着。”老太监唤来几个内宦太监,打来了洗脸水,伺候太后重新梳洗打扮。</p>

    拿着象牙的小梳子,亲手把太后略显散落的头发梳理整齐,挽了个标注的发髻,又戴上了旗头,小声对太后说道:“越临大事,越要沉稳从容,切切不可让人看出你心里头的慌乱。”</p>

    重新装扮一新的太后显得雍容华贵镇定从容,完全就是一副胸有成竹腹有乾坤的神态,从镜子里看着神态恭敬的老太监,不动声色的说道:“海富啊,你伺候了我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想要什么,甭管是金子还是银子,只管开口对我讲。”</p>

    “对!”老太监笑道:“就是这样的口吻,这才是太后应有的样子。”</p>

    “别让礼亲王他们等久了,你随我去前边看看。”</p>

    “嗻。”</p>

    布木布泰伸出一只手臂,老太监赶紧搀扶了,不紧不慢的出了慈宁宫。</p>

    在前面等候的济尔哈朗早已等的不耐烦了,远远的看到布木布泰的身影,赶紧迎了过来:“太后,出大事儿了。”</p>

    “慌什么?”布木布泰依旧面带微笑:“不是英亲王的事么?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p>

    我估摸着礼亲王已听到了消息,等他过来之后咱们好好的议一议。</p>

    咱们大清国的事儿,不能总是让我和皇上操持着,你们这些老成的宗室王爷也应该分担一些才是。”</p>

    果然,没过多久礼亲王代善就来了。</p>

    作为宗室皇族当中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亲王,素来沉稳老练的代善带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p>

    西边的豪格斩杀了朝廷的监军,打出了“奉天平乱”的旗号,兵进山西宁武关。</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