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城太小了.里面只能驻扎不到一万汉军.守军一部分驻扎在城外.汉军被倭寇分割包围了.
倭寇首先进攻了城外的汉军.汉军猝不及防.比较慌乱.倭寇集中了主力近三万人在炮火掩护下强攻.很快就突破了汉军的临时营寨.不到一个时辰.汉军死伤殆尽.歼灭了城外的汉军之后.倭寇开始攻打龟城.
龟城只是一个人口仅仅只有1万的小城.并沒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倭寇集中炮火.猛轰北面的城墙.不多时就将城墙轰塌.经过三个时辰的巷战.汉军虽然勇敢抵抗.但是最后敌不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数倍于己的倭寇.
龟城陷落了.近8000名汉军被俘.田中一郎沒有将粮草焚毁.而是以搬运粮草者.可得两成的条件.组织当地百姓.为倭寇将粮草运往铁山.装上了军舰和征集的船队.他率领倭寇主力向东迎击李典.
田中一郎的打算是.趁着李典在平壤.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他率领倭寇主力奔袭安州.然后与平壤守军夹击汉军.他沒有料到.李典会率领汉军主力脱离平壤.提前返回.此时已经越过了安州.李典也沒有想到田中一郎已经打下了龟城.而且这么快就來奔袭安州.结果两军在安州以西博川遭遇.
两军前锋一照面.立即发生了激战.
倭寇的主力除了在龟城损失的.和在龟城留守的.在此地的共有28000人.汉军共有45000人.李典见自己的兵力占优势.立即全军压上.希望能迅速解决战斗.
博川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倭寇占有地利上的优势.田中一郎立即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居高临下阻击汉军.李典发现倭寇虽然火炮和床弩厉害.但是射速较慢.李典立即发挥长弓部队的威力.掩护主力进攻.双方在山坡上激战.李典见长弓部队有效地压制了敌人.就一面正面进攻.一面派出一支部队迂回攻击倭寇的侧翼.
田中一郎发现有被包围的危险.他迅速判断了形式.决定利用地形拖住汉军.他指挥部队收缩.向高处转移.抢占了三个山头.居高临下.抵消了汉军长弓的射程远的优势.汉军仰攻伤亡太大.就暂时退了下去.
按说倭寇被包围在山上.沒有补给.连水源都成问題.可是朝鲜的四月.山上的积雪仍未化尽.解决了倭寇的饮水问題.不管怎么说.形势应该对汉军有利.但是.汉军自从与倭寇在平壤对峙开始.携带的给养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安州本身就沒有什么给养.也沒有给他们补充多少.对峙下去.汉军将面临弹尽粮绝的险境.
倭寇不必担心.因为他们有援军.朝鲜境内近期可以赶來参战的伪军还有四个师团.平壤方向的汉军只有2万人.而倭寇和伪军足有10万之众.很快可以击败汉军赶來支援.汉军由于沒有给养补充.坚持不了几天.
李典发现.汉军现在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自己如果在这里被倭寇缠住.沒有给养.很快就会面临全军覆灭的局面.李典仔细分析了面对的情况.做出了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放弃朝鲜.马上撤退.
李典不忍心放下平壤前线的那些汉军.但是将他们救回已经沒有任何可能了.他只好派人通知他们.让他们自行突围.他率领手下的汉军突然向北面的云山方向奔去.
田中一郎看见汉军逃走.立即下令部队下山追击.想缠住他们.他知道.只要缠住汉军.用不了三天.汉军就会因为补充不了给养而溃散.
李典无奈.下令一个部将率领3000汉军死战.阻击倭寇的追击.倭寇最终歼灭了这3000汉军.但是耽误了近两个时辰.
田中一郎不甘心让汉军逃走.但是由于先前上山防守.马匹都落在了汉军手里.此刻能凑出來的骑兵只有不到200人.一个倭寇大队长请缨去缠住汉军.田中一郎知道沒有多大作用.但是去骚扰一下也沒有坏处.就同意了.
李典逃到云山.此时通往辽东的有两条路.大馆方向和古丰方向.距离上大馆方向要近.但是他怕龟城的倭寇阻拦.就选择了古丰方向.准备经过楚山度过鸭绿江.
当汉军逃到古丰时.已经一天沒有进食的汉军只好抢劫古丰的百姓.这时.那个倭寇大队长带着那200骑兵出现了.
李典不知道有多少倭寇追來.以为这些倭寇只是前锋.大队马上就到.于是下令逃走.结果约3000名分散抢劫的汉军步兵.被截住了.他们见大队汉军已经逃走.无心作战.就向这些倭寇投降了.
田中一郎率军赶到时.知道汉军主力已经逃走.深深遗憾.他见到那个倭寇大队长竟然以200骑兵.俘虏了3000名汉军.十分赞赏.当即提升他为联队长.
几天后.李典终于回到了鸭绿江西岸.此时.他身边还剩下32000人了.至此李典出兵朝鲜.以损失5万汉军而告失败.
沒多久.倭寇已经开始陈兵鸭绿江边.虎视辽东.
老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坏消息接踵而來.
东汉末年.东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
周成王在洛阳召开的成周大会.东北地区到会的“肃慎、秽、良夷、高夷、孤竹、不屠何”等东北夷.其中“秽”的代表.就应该是居住在“濊城”的濊王.其“濊王之印”.亦为中原王朝所赐.
濊貊人的北支为索离族.饲养猪、马、牛.又善于狩猎.索离人生活在嫩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带.嫩江下游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就是索离人的文化遗存.索离人的社会内部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已跨入文明的门坎.索离族人东明称王.不用濊族和索离族名.而采用凫臾族名.中原汉族王朝译作夫余.后改为扶余.夫余是汉朝在东北的地方政权.汉时受玄菟郡管辖.汉末三国初改属辽东公孙氏.
由于汉朝以大汉自居.对于这两个民族一直采取高压政策.因此他们的怨气极重.倭寇以支持他们自治为诱饵.并且给予了他们秘密的援助.此刻他们见汉军在朝鲜大败.也开始反叛.他们驱逐了汉朝的官吏.宣布自治.在倭寇的帮助下.训练军队.与倭寇共进退.
辽东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