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跳起來说到:“怎么回事.哪里城破了.”
值班军官说到:“是城西南角.城墙被炸塌了.”
于禁急忙率领机动部队赶往出事地点.
原來.田中一郎见平壤城墙高大.一时难以攻破.就决定采取坑道爆破作业.他选择了城西南角附近的一段城墙作为目标.为了不使汉军警觉.他只是进攻东面和北面.吸引汉军的注意力.
冬天的平壤.冻土层接近两米.坚硬的冻土用镐头刨下.只是一个白点.施工极其困难.但是刨开表面的冻土层.在下面挖掘就毫无阻碍.正是由于地表坚硬.连支撑都省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施工.成功地挖掘了一条地道.并在里面安放了数千斤黑火药.
这天夜里.田中一郎命令继续在东面和北面佯攻.他亲率主力埋伏在城西南.凌晨两点.倭寇点燃了炸药.将城墙炸开了一个50余米宽的大口子.倭寇向城里冲來.
城墙的破口处的汉军已经大部分被炸死.周围的汉军一时还沒有反应过來.倭寇就冲进了城里.当于禁赶到时.倭寇进入城中的已经达到了数千人.他们一面与汉军交战.一面分出兵力奔袭西门和南门.
汉军都知道城破的后果.拼死厮杀.希望可以将倭寇赶出城去.倭寇源源不断地从破口处涌了进來.人数已经多达2万.于禁见周围都是倭寇.知道平壤完了.于是边打边退.向城东北转进.不多时.南门和西门相继失陷.大批的倭寇和三韩伪军涌了进來.
经过一夜激战.于禁被围在一个不大的宅院里.身边只剩下了数百人.不多时.宅院的大门被撞塌了.大批的倭寇涌了进來.于禁率领汉军拼死厮杀.最后身边这剩下了几个卫士.田中一郎亲自赶來劝降.于禁大喝一声:“大汉岂有向倭寇投降的将军.”说着.将手中的长枪向田中一郎掷去.
田中一郎用倭刀拨开了长枪.下令放箭.于禁身中数十箭.阖然长逝.
平壤失陷了.
随后的三天.田中一郎为了彻底摧毁当地军民的抵抗意志.下令对平壤军民展开了屠杀.
整整三天.平壤就像地狱一样.到处都是无头的男尸.和被剥光衣服的女尸.除了少量妇女被倭寇军官占有以外.平壤全城被屠杀干净.死者多达7万余人.
汉四郡失陷了.至此整个朝鲜半岛落入了倭寇手中.
诸葛均听到了消息.心中郁闷.心想:“我穿越到了汉朝.依靠着人类科学文化的结晶.给华夏民族带來了繁荣昌盛的光辉前景.可是.还是避不开倭寇这个饿狼.他们注定是华夏民族跗骨之蛆.看來自己就是个劳碌的命.这一生都将在辛苦中度过了.该死的倭寇鬼子.”
他闭上双目.靠在椅背上.继续沉思.想到:“从李罗搜集的情报看.一定是有一个或者一些掌握了先进科学知识的人.融入了倭奴国.他们的军旗和军队的编制.简直就是后世二战时期的翻版.他们的行为令人发指.这次对平壤的屠杀更加证明了他们骨子里的兽性.如果不及早遏制他们.不知道会给人类造成多大的灾难.”
小乔看到他正在沉思.就走到他的身后.伸出玉手.轻柔地为他按摩着头部.
诸葛均继续想到:“倭寇对华夏民族的入侵.都是选择在华夏民族内战频仍.最脆弱的时期.就像现在.华夏民族四分五裂.形不成合力來抗击倭寇.就给了他们入侵的机会.大唐该怎么办.”
他睁开眼睛对小乔说道:“乔儿.去把徐总和二哥请來.”小乔出去吩咐手下去请徐庶和诸葛亮.
不多时.徐庶和诸葛亮來了.
诸葛均问道:“看了关于汉四郡情况的报告.你们有什么想法.”
徐庶说到:“真像你说的那样.这些倭寇太残忍了.竟然干出屠城这样的野兽行径.jann掳掠.无恶不作.这还是人吗.简直是禽兽不如.”
诸葛亮说到:“抛开倭寇的卑劣不说.我倒是认为.倭寇的统帅田中一郎倒是个人物.纵观他手段之奸诈.用计之老辣.还真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对手.”
听着两人看问題的角度不同.诸葛均忽然发现.徐庶性格太过忠厚.让他对付完全不择手段的倭寇.不是最佳人选.相比之下.诸葛亮就比徐庶要狠辣一些.历史上诸葛亮爱用火攻.心肠较硬.比起徐庶來说.更适合对付倭寇.而且.对付倭寇这样强大的对手.应该启用诸葛亮这尊大神了.
诸葛均把他所知道的倭奴国的历史.民族的恶劣根性.倭寇军队的编制.常用的战术.以及戚继光对付倭寇的战术.对两位军神进行了科普.听得他们津津有味.两位大神也有种要摸他的脑袋的冲动.
小乔最喜欢看着情郎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的样子.每到这个时候.她的眼中都是亮晶晶的.充满了迷恋之色.
诸葛亮说到:“倭寇如此卑劣.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只是.他们与咱们之间隔着曹操的地盘.咱们鞭长莫及呀.”
诸葛均说到:“咱们与曹操之间、与孙权和刘备之间的争斗.是兄弟之间的矛盾.与倭寇之间却是民族之间的死仇.面临这种时刻.咱们应该暂时抛开政治上的隔阂.一致对外.这个策略叫做统一战线.我认为.田中一郎十分厉害.他到背后应该还有更加厉害的人物.曹操手下的将领不是他们的对手.咱们应该向曹操伸出援手.否则.辽东危矣.”
徐庶说道:“如何与曹操结成统一战线呢.”
诸葛均说到:“我准备派人出使许昌.向曹操提出对他们的援助.一种是援助他们部分武器.一种就是派兵参战.另外.我想向他们提出.在曹操境内修建铁路.加强经济往來.和军事合作.不要认为这些是白白便宜了曹操.一方面咱们有义务帮助他们抗击倭寇.另外.可以宣传大唐的政策.扩大大唐的影响.同时.铁路的修建.可以为将來运兵做准备.”
徐庶和诸葛亮同意了他的意见.
诸葛亮问道:“你打算派谁去出使许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