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伏魔录 > 第五章 金银桥,六道轮回【上】

第五章 金银桥,六道轮回【上】

酷匠网阳洋阳创作的《伏魔录》, 第五章 金银桥,六道轮回【上】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出了大殿,便看见前方放出阵阵大光明,那光亮放出大光明但却丝毫不刺眼,强光中看见一座莲台,金色为主,七色为辅,给人是无尽的欢喜,无尽的自在。我心中知晓,这就是地藏王在地狱讲经说法的宝座莲台。

    师父和我躲在远远的地方,对着我说;“那就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就是严寒地狱的春风,给人阵阵温暖。地藏王菩萨曾经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来到这里的各路鬼魂都亲受地藏王菩萨的加持,感受佛法的普照,只要他们肯真心向善,放下欲望,保证不会再次作孽,即使他们成了鬼魂,也一样可以往生西方。你看见了吗?原本肢体不全,满脸狰狞的鬼魂来到这里后,受到地藏王菩萨的加持与点化后,真的都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全都化作朵朵莲花飞出地狱,直升天界。去那西方极乐世界,悠闲自得生活着。”我听了心中有丝不知从何说起的敬仰,地藏王菩萨的愿望终会实现,但碍于周围环境,我只叹;“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人若心善,终成佛,成事者尽是有缘人。”远远地冲那地藏王菩萨鞠了一躬后,我们又留下三柱点燃的清香,祭拜了地藏王菩萨,正欲转身离去的时候,耳边响起一个洪亮而又包含着谦逊的声音:两位施主,多谢你们。"。“没事,菩萨知道我们在这祭拜他,他只是在感谢我们,咱们走吧。”

    看"√正n版v章y¤节上aq'g网|

    之后,我便随师父走向我们的最后一站----_还魂崖。

    向东走,我们来到了酆都城二道门处。再一次看见了一盏明灯,一盏暗灯。经守门弟子解释,我才知道,方才一路行程是暗灯路,地狱路,投胎路。现要返魂阳间,我们就应该走这明灯路,还魂路了。师父凑上前去,向那童子说明了我们的来因和身份,还再次掏出了那个刻着阴字的玉牌。童子看了那玉牌后,连忙点头应允;“这明灯路,就是还魂路。你们走阴的弟子千万不能走错,若是踏上了投胎路,就再也无法还阳了。”那童子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后还特意提醒我们。

    等我们走到还魂崖。我才知道崖边上还有一座桥,桥上有4尊护桥神兽,坐落两边,界碑石上写金银桥的大字。桥上有一个老婆婆拿着茶水,给过往的鬼魂饮用,这老婆婆便是孟婆神,这茶水便是孟婆汤,喝了这汤水便忘掉了前世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投胎各处。金银桥的那边便是6个圆道发出各色光芒,这就是六道轮回,师父知道我的六道轮回知之甚少,便又开始当起了教书先生:“天道天,是天然自然,享乐殊胜、身形殊胜之义;此道众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约‘类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名空界);自下而上,计二十八层天。其中欲界六层,亦如人间,有男女饮食之欲;其第二层名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此三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层,则名他化自在天,却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层天,皆有禅定,已无男女饮食之欲,犹带身形楼阁诸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九天。又、无色界有四层天,入四空定,已无形相,只存神识。天上各种享受,皆殊胜于人间;如食曰天厨妙味,共一器食,随福差别;衣曰天衣无缝,不似人间,千缝百补。至于寿命,亦长人间甚多:如第一层四王天,寿五百岁,却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计算。向上一层,按此间倍倍增加;如第二层忉利天,寿一千岁,却以人间百年为一日计;乃至第六层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而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计。如是递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则寿八万大劫。这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缘,方得如此殊胜果报。约‘苦厄’: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色界天有三灾,初为火灾,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又、无色界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人道人,梵语摩冕赊,翻为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约‘类受’言:人道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身形寿享,皆不相同。如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即以南阎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乃至土地资源,亦多悬殊。然书经云:惟人为万物之灵;礼亦云: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盖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约‘苦厄’言:三苦八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