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残明 > 第九十章 朱聿键的中年危机

第九十章 朱聿键的中年危机

半渡创作的《残明》, 第九十章 朱聿键的中年危机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本书首发网站“微臣本不敢与外藩交往,但翼王殿下折节登门,微臣怕得罪了他。只好请他入府说了几句闲话,请陛下明察。”

    “起来吧。如今正在战时,文武百官都免不了和外藩打交道。朕若因此治你的罪,你定然不服。”隆武帝敲打了马吉祥两句,问道:“说说看,你对翼王观感如何,他,他可是大明栋梁么?”

    从内心来说,隆武帝不喜欢孙可望,一来他是农民军出身,二来这个人有些阴狠毒辣。孙可望本来是张献忠四大义子之首,在张献忠面前一向俯首帖耳,但是张献忠死后,他立刻发动政变,杀掉了大西政权的皇后(张献忠的老婆)和宰相汪兆龄,这让年近半百的隆武帝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但在表面上,隆武帝还要笼络重用孙可望,一来是为了联合西军抗清,二来是为了制衡汪克凡。虽然他对汪克凡更信任一些,而且君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同盟关系,但是汪克凡的势力不断膨胀,给隆武帝带来的已经不是忌惮,而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他对楚军又爱又恨,楚军每次打胜仗,他在欢喜之余,又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和担心。但他也知道,满清才是最大的敌人,南明现在离不开楚军,在明弱清强的形势扭转之前,他不原和汪克凡发生冲突。

    孙可望这次来桂林,和隆武帝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最起码在表面上,孙可望表现的还算识大体,懂规矩,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对隆武朝廷也做出了让步,没有辜负封他为翼王的一片苦心……简单一句话,隆武帝试探着拉拢孙可望,孙可望的回应很积极。

    这个人到底该怎么用,隆武帝试图找到最精准的分寸。

    听听马吉祥的意见吧,马吉祥别的本事没有,识人颇有几分眼光。

    “微臣以为,翼王孙可望不是纯忠直臣,他来桂林这几日,刻意结交文武百官与王公勋贵,分别赠与厚礼。其实……,微臣也受了他两千两银子,推辞不过被迫收下,今日正好向陛下禀明。”马吉祥狠狠垫了孙可望一砖。

    “噢,还有这种事?你怎么不早些禀报?”隆武帝有些不悦,马吉祥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就是他的耳目,没有及时禀报这件事,明显属于失职行为。

    孙可望到处拜会文武百官,隆武帝早就知道,但是私下里还另以重金相赠,性质就有些恶劣了。马吉祥只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亲兵队长,给他一个人就是两千两银子的大手笔,孙可望这些天到底送出去多少钱?

    钱帛动人心。

    隆武帝自己非常节俭,对文武百官要求的也就很严格,大家过得都不宽裕,孙可望用大笔的银子开路,也许真能在朝廷里砸开一个缺口。

    “微臣惶恐,存了私心,害怕得罪翼王。”马吉祥磕了个头,说道:“那两千两银子臣其实不敢要,明日就送入内府好了。”

    “谁……”隆武帝张口就像拒绝,话到嘴边又改了主意:“也罢,收下这么一大笔银子反倒害了你,还是交上来好了。”

    两千两银子,对财政紧张的隆武帝堪称一笔巨款。为什么要便宜马吉祥?

    拿人的手短,隆武帝不再板着脸。吩咐马吉祥站起来,然后问道:“过几日。我想让你去南直隶走一趟,可愿去么?”

    ……

    当天下午,唐王朱聿鐭接到圣谕,立刻前往行宫,觐见隆武帝。

    他进宫之后,熟门熟路来到隆武帝平常办公起居的宫殿,刚刚转过一道月亮门,就看见隆武帝正跪在殿前,对着东北方向焚香叩拜。左右有几名宦官侍立。除此之外别无一人,香案摆设也非常简单,明显不是什么正式的仪式。

    朱聿鐭正在奇怪的时候,跪在地上的隆武帝高高举起手中的两支香,头也不回地说道:“过来,跟我一起跪下,遥拜孝陵太祖。”

    听说是遥拜埋在南京的朱元璋,朱聿鐭连忙上前两步,在隆武帝的后面跪倒。

    因为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十三陵都在北京,南京只有朱元璋的孝陵。但是朱元璋是明朝皇帝的老祖宗,又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焚香叩首,默念告祭之词。虽然不是正式的皇家仪式,却别有一番庄严肃穆。仪式过后,隆武帝吩咐一声。和朱聿鐭一起下了台阶,在行宫中随意而行。不多时拐进了后花园。

    “汪克凡所部前几日已经攻占句容,你应该知道吧?”

    隆武帝问了一句。不等朱聿鐭回答又自顾说道:“在这里遥拜太祖,终归远隔千山万水,句容至孝陵,却不过四十里之遥,朕恨不能亲至句容,亲至孝陵,洒扫拜祭太祖英灵!唉,可惜朝务繁忙,朕实在走不开,只好由你代我去一趟了,顺便犒劳三军将士……嗯,你愿意去吗?这多少有些危险的。”

    “臣愿去!能够拜祭太祖皇帝,臣不惧危险!”朱聿鐭喜出望外。

    成天憋在桂林城里,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出门走一趟当然是好事。更让朱聿鐭高兴的是,经过年初的那场风波后,隆武帝终于原谅了他,不但放松了对他的监控,还让他担任钦差大臣,去犒劳三军将士。

    “汪克凡加封梁国公的诏书已经拟好,你这次去了就代朕宣读吧。告诉他,只要能克复南京,朕不吝王爵之封!”为了激励汪克凡收复南京,隆武帝下足了本钱,哪怕只封两字郡王,这个条件也足够优厚。

    两人又说了一些相关细节,转出花园后,朱聿鐭告辞离去,兴冲冲地回去准备。

    隆武帝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说到底,还是太子的年龄太小,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局面就不可收拾,只能靠朱聿鐭再加一道保险。当然了,这里面也有极大的风险,朱聿鐭如果像朱棣一样,对自己的侄子下手,年幼的太子肯定保不住皇位。

    应该不至于吧,朱聿鐭没有朱棣那份野心和气魄,应该不至于谋朝篡位,而是辅佐太子保住唐王这一脉继承大明江山。而且他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想要废立传位给唐王世子(朱聿鐭自己的儿子),也来不及布置。

    “父皇,叔王要去打仗吗?”突然传来一个清脆的童音,隆武帝回头一看,太子朱琳源像个小大人一样,正仰脸看着他,两只黑漆漆的眼睛充满了好奇。

    “是啊,你叔王要去打仗,杀鞑子。”隆武帝笑着把他抱了起来,亲昵无比。(皇帝一般不抱儿子的,但是隆武帝属于二般,和一般的皇帝有很多不同。)

    “我也要去!杀鞑子,和汪克凡。”朱琳源口齿不清地叫了起来,竟然还叫出汪克凡的名字。

    隆武帝一愣,脸上的笑意更浓:“好!有志气,等你长大了,朕派你统领天下兵马,为大明开疆拓土!”

    ……

    多说一句,唐王这一脉不是明成祖朱棣的子孙,所以朱聿键对朱棣不太恭敬。

    内个,今天7000多字,能求个票吗?推荐票,月票都行,俺都当宝贝,当然还有订阅最实在,谢谢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