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1030【中英科学合作馆】

1030【中英科学合作馆】

王梓钧创作的《民国之文豪崛起》, 1030【中英科学合作馆】在线免费阅读下载。内容提要:

 热门推荐:
    正在阅读稿的林森,听见李约瑟一口流利中文,不由好奇道:“这位先生是?”

    “这位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剑桥大学教授约瑟尼达姆先生,他的中文名叫做李约瑟,”周赫煊说着又为李约瑟介绍,“李教授,这位是中华民国主席林森先生。”

    李约瑟连忙握手说:“林主席你好,我此次来华,是代表英国皇家协会到中国开展科技支援工作。”

    林森笑道:“感谢李教授对中国人民的支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周赫煊招呼道:“两位还是先坐下再说吧。”

    李约瑟端坐在沙发上,详细说明来意:“我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份考察了大半年时间,走访了中国许多高校和学者。中国学者吃苦耐劳、顽强勤奋的精神令我深深佩服,但他们的糟糕处境也让我非常痛心难受。现在中国科学界处于封闭状态,跟世界科学界是脱离的,甚至连一本最新的西方期刊都买不到。”

    林森叹气说:“这是政府的失职啊,不能为科学家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李约瑟继续道:“我想在重庆创办一个科技援华机构,此机构的宗旨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保持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联系;第二,为中国科学界提供必要的科研物资;第三,向西方输出中国的科技文献;第四,为中国科学团队提供咨询服务;第五,帮助中国科学家实现国内的彼此交流。”

    “这是好事啊!”周赫煊高兴道。

    林森也说:“李教授此举,必然能够帮助中国科学蓬勃发展。”

    李约瑟道:“英国驻华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对我的想法非常支持,他已经致电英国政府,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批准。中国的行政院和国防科学促进会也很支持,但这种支持只是态度上的。现在重庆的房屋很紧张,我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办公地点,而且我还需要召集人手。比如把中国科学成果和文献翻译成英语,就需要专业的翻译人才。”

    周赫煊想了想说:“我名下的房产都租售出去了,正好前段时间非攻停刊,编辑部所在地租给了一份小报,其中有两间屋子还空着。请李教授暂时委屈一下,把那两个写字间作为机构驻地。”

    “两个写字间足够了,毕竟我们只是初创。”李约瑟颇为高兴。

    历史上,李约瑟实在找不到房子,只能借用英国大使馆的偏房办公,狭窄破旧极不方便。直到抗战都快胜利了,政府拨款修建的办公楼才正式落成。

    周赫煊说:“至于翻译人才那就更好办,中国现在有很多知识分子失业,只要在报纸上登载招聘信息即可。”

    李约瑟又说:“我还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周先生能够在这个机构担任职务。”

    “没问题。”周赫煊爽快答应。

    李约瑟即将创办的这个机构叫做“中英科学合作馆”,抗战期间为中国科研机构购买了大量物资。比如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急需的稀有气体,北平研究院急需的光学玻璃,西南联大物理学家们急需的高速电子振荡器,四川农业实验站急需的秋水仙碱等等。

    购买这些物资所需要的钱,基本上都由李约瑟垫付,英国政府给了一万英镑的初期经费。并且运输也是个大难题,需要走驼峰航线空运,有时候出现意外还会机毁人亡。

    数年间,李约瑟访问了中国10个省,29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发表演讲200多次,行程二万五千公里以上。

    为了让中国学者读到西方籍文献,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李约瑟还请英国的朋友发起募捐,英国人民通过中英科学合作馆捐赠了超过7000英镑的籍。后来经费和运输都很紧张,李约瑟干脆把科学期刊以微缩胶卷的方式运到中国,光是这些“胶卷杂志”就有167种。

    最危险的一次,李约瑟亲自给河南大学运送籍,结果半路上遇到日寇,科技刊全部被侵略者焚毁。李约瑟侥幸逃生,非常沮丧,因为河南大学虽然在山洞和破庙里办学,但科研师资力量一流,却连一本科技刊都没有。

    李约瑟和中英科学合作馆的工作还不止这些,他们共推荐了138篇中国论文到西方发表,安排了30多位文化、科研人员去英国访问交流,协助教育部选送了67名中国留学生赴英深造。

    正是李约瑟所作的努力,让抗战期间的中国科学界重新与世界取得联系,加快了抗战前后数年中国的科学发展速度。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约瑟在英国大使馆和周公馆之间来奔波,在周赫煊的帮助下完成了中英科学合作馆的筹备事宜。

    周赫煊虽然足不出户,但数百封电报和信件发出去,很快就通知到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所。有些机构还主动派人过来帮忙,担任科研文献的英汉互翻工作。也有一些科学家迫不及待地发来论文,请求李约瑟代为送去国外发表。

    1943年六月,英国政府正式批准创办中英科学合作馆,由李约瑟担任馆长,周赫煊担任副馆长,并获得一万英镑的启动资金。

    中英科学合作馆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把“科学养鸡”的资料翻译成英文,将技术送去西方帮助英国朋友。李约瑟答应为科学养鸡技术申请专利,专利权由周赫煊、西南联大、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共有,并永久无偿授权给所有英国人使用。

    投桃报李嘛,英国佬既然无私帮助,咱中国人也不能含糊。

    这属于惠而不费的选择,反正抗战期间也没法到国外收取专利费,还不如向英国政府释放善意,换取更多的科研资源来发展自身。

    于此同时,中英科学合作馆也收到来自中国各科研机构的333份订单,都是些基础科研仪器和化学试剂。李约瑟立即着手办理,虽然他手上的钱不够用,但首批就订购了其中的77份,由英国情报部负责在加尔各答采购。

    周赫煊也拍电报让费雯丽她爹捐了5万英镑,搞定了103份科研仪器和化学试剂的订单,其中的一台高速电子振荡器就花费甚巨。他以前虽然有钱,但没法运输,这次是美国和英国的空军帮忙运过来。

    顺便一提,受战争影响,英国那边的药厂已经赚疯了。

    现在费雯丽的老爹整天喊着让周赫煊去英国,因为周赫煊是大股东,需要他的签字才能把药厂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