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这次朵隆大师傅出了大力。是该褒奖。不过你要的法体太过特殊。我可赔不起。”吴明站在大阿城墙的缺口处。听祝小龙说到这里。不由笑了起來。他看了一眼略显窘迫的朵隆。接着道:“奖罚分明才是正道。可也不能以此理由。就把大师傅的功劳抹杀了。这样好了。大师傅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來。本公尽量满足。”
大阿城高墙厚。都是由平整大大青石垒成。这种城墙防御自是一流。可被摧毁后。修复起來也是个难事。这都过了十几天了。这道口子仍保存完好。敞亮敞亮的。张着个大嘴。似在炫耀着。又似在诉说当日战争的惨烈。
一听大阿得手。吴明就带着大军。马不停蹄的赶了过來。尽管准备充分。但仍花了十几天时间。甫到大阿。他就被祝小龙拉到这缺口处。诉说当日战争的经过。
朵隆本耷拉着脑袋站在一旁。一听吴明如此说。连忙打起精神道:“公爷。您可要说话算数。”
吴明讶然:“自然算数。怎么。难道大师傅真有所求。”
朵隆在凹凸不平的缺口处找了块稍微平坦的地方。跪下來道:“那朵隆就请公爷为磐川再修一条山道。通往连特。”
原來是为这个事。吴明恍然之余。也松了口气。
从青庭入川的山道修好后。中西和磐川互通有无。商人要进大漏山。再也不像以前一样跋山涉水。道路也平坦许多。连带着山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这些好处可是实实在在的。利之所向。不论是天尸峒还是地蛊寨。自然希望将这条山道打通。一路穿过飞凤岭。成为纵横磐川南北的生命线。
修建山道劳民伤财。任重道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次奇袭大阿能够成功。朵隆居功甚伟。但若说要以此偿还。那也太过夸张。不过吴明本就属意如此。乐得顺水推舟:“既如此。大师所请。本公答应了。”
朵隆平时嘻嘻哈哈。此时却难得的郑重:“公爷对我磐川的照拂栽培之恩。实比天高。请受朵隆一拜。”
眼见这个大巫师要磕头。吴明连忙上前搀住他。道:“大师傅何必多礼。磐川既已向朝廷称臣。就是我大汉的子民。我做为中西总督。做这些责无旁贷。”
朵隆嘟囔着道:“我不管什么贷不贷的。反正公爷是为我磐川好。我就服……”这浑人言语无忌。再说下去。保不准就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以吴明现在的身份。倒不怕朝廷猜忌。可他性格如此。一向不喜属下对朝廷言语不恭。连忙对向祝小龙使了个眼色:“祝将军。战后论功行赏。少不了你们那份功劳。你先和大师傅下去吧。”
祝小龙看了一眼在吴明身后默立的商羽坤。知道两人肯定还有要事相商。遂也熄了继续邀功的心思。连忙行了一礼。招呼朵隆下去了。眼见两人消失在街头转角处。吴明心下却感慨万千。
六年前。磐川能归中西治下。与简飞扬冒死进山。牵线搭桥不无关系。也正因为如此。磐川两大势力对他颇为亲善。其中以天尸峒尤甚。不但将简飞扬列为上宾。其首领欧降。首席大巫师朵隆更将他引为知已。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抵也是如此。朵隆和简飞扬私交甚厚。两人性格也大差不离。都是粗中有细的角色。刚才他一番话。看起來只是直愣愣的邀功请赏。可未尝不是欧降和荣马商量的结果。毕竟修建山道可不是小事。他虽贵为天尸峒大巫师。却仍未有对此事一言而决的权利。
那么。恳请自己修建山道。就是磐川两大当家人的意思了。想当年。自己为了修建这条山道。可说殚精竭虑。甚至还做了不少让步。才让对方点头。可到了今天。却是人家主动相求了。这一來一去。变化何其之大。可也更加说明。这山里的两大势力已是心悦诚服。诚心归顺。
商羽坤凑上前。躬身一礼道:“恭喜公爷。贺喜公爷。”
做为中西首席谋士。其智商自是沒话说。商羽坤定也瞧出了其中的猫腻。所以才來道喜。吴明摇了摇头:“磐川四面环山。一向封闭自守。加之尸蛊之因。多有奇谈怪异传说。山里人固步自封。山外人畏之如虎。两者间的矛盾。却不是仅靠一条山道能够摆平的。最最需要的。则是时间。他需要几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能将这种矛盾慢慢调和开來。让磐川接受外界。让外界适应磐川。使得这个磐川省。成为我大汉事实上的领土。”
商羽坤微微一笑。不着痕迹的教唆主子:“正因为如此。公爷才需努力。成为人上之人。使得招抚融合之策。能够长期。稳定的执行下去。”
吴明现在是中西总督。领国公衔。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再进一步。成为人上之人。那就只有自立为帝了。
商羽坤如此说。显然有言语试探和绑架的目的。这几年。中西势力日强。其下文武也是蠢蠢欲动。商羽坤还好点。顶多只是偶尔提提。敲敲边鼓。那些武将却直接多了。其中尤以简飞扬这一派人为甚。他本就是个土匪出身。一众属下有样学样。也被带得匪性十足。也不知多少次聚众嚷嚷。要吴明自立。以搏个从龙之功了。
吴明心下略为不悦。脸色一沉道:“商兄。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你过了。”
有些事。到即止就好。定国公虽一直对自立之事甚是抵触。但人非草木。耳熏目染之下。肯定有所触动。现在战事正紧。谈这些也言之过早。所以商羽坤并未继续下去。而是巧妙的转换了话題:“公爷。属下所贺之喜。非仅一个磐川。而是指祝将军。”
吴明也不想在那个话題上纠缠。接口道:“小龙么。这倒也是。他为我中西拿下大阿。完成了对北汉的首胜。不但大大激励了我方士气。更令我中西大军有了落脚点。是该庆贺。”
商羽坤点点头:“甚是。祝将军在这次突袭战中。表现可圈可点。已有名将风采。恭喜公爷。又添一员可独挡一面的虎将。”
人力时有穷尽。一个首领再是厉害。总不可能事必躬亲。这就需要下属为他分忧解难。如果下面人才济济。自然无往而不利。所以站在君主的角度來说。其独挡一面的人才越多。其潜力就越强。这也是其势力走向成熟的标志。
想到以前那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吴明心头滋味莫明。却无半点祈悦之意。只是道:“不过我军虽拿下了大阿。却不能得意忘形。目前。最着紧的。还是以大阿为跳板。将整个连特省接手过來。”
商羽坤摇了摇头:“公爷。现在北汉兵力空虚。依属下看。最好马上发兵。朝京都出发。定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从连特到京都。都是一马平川。距离也近。如果真纳商羽坤建议。也未尝不是个办法。可毕竟刚占领大阿。后方不稳。出兵风险也大。这就是个两难之境。孰优孰劣。吴明也拿捏不准。他想了想道:“商兄。现在出兵京都。后勤就有被断的危险。再说了。大阿被占。这是件大事。都过了十几天。敌方肯定也得到了消息。有所应断。虽然目前还沒京都的消息。但也不能据此判断。对方就未有作为。所以这个险。并不值得冒。”
商羽坤心头一凛。深以为然道:“公爷说得是。是属下被胜利冲昏了头。有些急功近利了。”他沉吟了下。又道:“不过都过了十來天了。按说京都早得到了消息。怎么到了现在。仍是丁点消息也无。难道李铁真是准备放弃连特省了。”
他话刚说完。就听城头传來一声喊叫。声音满是惊惶。吴明治军甚严。不由抬头喝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大阿原有守军一万。而祝小龙仅有五千人。突袭得手后。兵力不足的毛病就暴露无疑。这么点人。还得维持当地治安。看守俘虏。那有余力做其他事。这段城墙本有个箭楼。祝小龙一通**。把此处炸了个面目全非。那座箭楼首当其冲。自难幸免。到得如今。城墙还未修复。只在旁边用木架支起了个高台。权当了望之用。
高台上站着个士兵。正一手举着个千里望看着。千里望虽然珍贵。但中西军却不会亏待自己。现在部队已普遍装备了这东西。那士兵听得呵斥。取下千里望。转头向吴明等人道:“公爷。城外五里处。似有大队人马。”
吴明和商羽坤对望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惊恐。同时叫道:“是敌人。”
奇袭大阿成功后。周边地区仍在北汉控制中。说形象点。他们现在已深入敌后。在这里出现大队人马。自然是敌非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