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7年11月中旬 随着应天刑部一道文书遍告各地州府县 三万多颗人头便落了地 应天府刑场大奎亲自监刑 竟由京都指挥使司派出精兵一千维持刑场秩序
随着时辰一点点的过去 大奎知道不会出现奇迹了 这些待斩的犯官已是死路一条 其中便有当初带兵前來刑部要人的那个员外郎 因为但凡京城内的兵马调动 皆需兵部调令 任何人不得擅自动兵 那个员外郎带兵去刑部却是奉了侍郎韩大人的指令 而韩大人却是为了捧宫里胡妃的臭脚 后來不知为何吴王知道了消息 竟命刑部将韩大人及这位员外郎一并拿下 理由是徇私枉法擅动兵权
由于待斩的人犯众多故此沒有搭建行刑台 只是在午门外菜市口将人犯成排的押在地上跪着 只等着午时三刻开斩了 时辰到了 大奎按部就班的下了斩令 刽子手按部就班的砍头 犯人按部就班的掉了脑袋 行刑完毕 近千名人犯在一个时辰内全部斩杀 菜市口的地上便似被血洗过一般 说之血流成河亦不为过
大奎虽是见惯了血腥场面 但他发誓三天不会吃一口饭 由于在职的刽子手不是很多 故此只能由军中挑选刀斧手充任刽子手 如此一來便有些良莠不齐 竟还有刽子手一刀砍偏了 沒有将人犯的脖子砍断却是一刀劈在犯人头上
此时的刑场地上红的白的紫的三色杂陈令人目眩 尤其是再经烈日暴晒 血腥气冲天扑鼻令人闻之欲呕 放眼望去死尸遍地 这刑场便如修罗地狱相仿 大奎见到监斩已毕 当即坐上软轿离开了刑场
如今的江南可谓是干净了 江北的战况更是捷报频传 徐达常遇春由滁州庐州北进一路势如破竹 已攻陷鲁地全境 并于近日光复汴梁及河南行省全境 一时间黄河以南汴梁(更名为开封)以东尽归大明所辖
大奎曾想如是吴王北伐 自己当请命带兵北上 亲自收复济州府 倒时带着黄莺到母亲的坟前拜望 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可惜如今大任在身却是夙愿难成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公元1368年1月23日) 吴王朱元璋在应天称帝 建国号明 年号洪武 以应天为‘南京’ 开封为‘北京’ 这一年史称洪武元年 朱元璋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简称:高皇帝 庙号:太祖
(太祖是庙号 只有死了以后才能这么称呼 但为了是读者便于理解 便称其为明太祖吧 )
明太祖登基后大封文武百官 初封六公 其中以六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其余文武众臣俱有封赏
江南官员经过清洗 各职位空缺颇为严重 明太祖朱元璋遂选贤任能 并设中枢六部 各部设尚书、侍郎、郎中 员外郎、主事等官 隶中书省统辖 分理国家诸事 其职至重
大奎情知自己杀孽太重 便即自请卸职回转隆平(改名为苏州) 明太祖朱元璋感念大奎功绩 遂准奏让大奎仍任江南通政使 执掌江南百官廉政
大奎既是辞官回乡 那么刑部尚书一职自当另谋人选 大奎临走时向明太祖朱元璋举荐了一人 这人便是给自己赶马车的马公子 明太祖朱元璋思虑再三 却让马公子作了刑部的六品主薄 毕竟一个赶马车的哪里能一步登天
明太祖朱元璋笑曰:留任刑部 以观后效 大奎自然不会真的举荐马公子作什么大官 马公子不过是自己金蝉脱壳的那个壳而已
其后明太祖朱元璋从新任命六部官员 大明的首任吏部尚书为滕毅 樊鲁璞、汪河分任左、右侍郎 首任户部尚书为杨思义 刘诚、杭琪分任左、右侍郎 礼部首任尚书为钱用壬、侍郎为世家宝 兵部的首任尚书为陈亮 侍郎为朱珍 工部的首任尚书为单安仁 侍郎为张允文和杨翼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奎离京之日 送了大奎三件礼物 却是从前的刑部侍郎刘宗巨及刑部校尉吴浩龙及一个马夫 太祖戏曰:“爱卿的马夫给了朕 朕便回赠个马夫给你 ”
刘宗巨因为其办案其间优柔寡断太祖不喜 故此免了职 大奎心中了然 这是太祖在借題发挥暗喻自己 至于刑部校尉吴浩龙 却是倒霉在名字上 太祖既是已经登基为帝 自然是真龙天子 而这个吴浩龙的名字却是犯了太祖忌讳
吴浩龙 无好龙 岂不是说太祖不是好皇帝 大奎离京之日 吴浩龙改了名字 这是太祖朱元璋的意思 太祖叫大奎给吴浩龙从新起个名字 吴浩龙也是满心期盼 张大人位居二品 虽然实际是三品 但文官坐到三品必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啦 这名字可是一辈子的记号 张大人受皇上的旨意给自己起个名字 那是何等殊荣
别的人拼杀半生能得太祖赐个封号已是难得 自己做了个小小的校尉便得了封号 这可是更古未有 吴浩龙满心期盼张大人能起个威猛或者高雅的名字 岂料大奎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将他满心的期盼砸的粉碎
“心恋繁华 岂知苦海无涯 便叫吴涯吧 ”大奎是这么说的 这还是请教了黄莺才起了这么个名字
吴浩龙闻听这个名字 顿时脸上发苦 满心觉得 能跟随张大人必是今生福分 再怎么也比在应天做校尉强些 岂知到了最后竟混个吴涯的名字 吴涯 乌鸦 岂不是人家口中说的鸟人
车马软轿一路南行 大奎带着刘宗巨及此刻的改了名字的吴涯一道与狗剩 石头 扫帚 簸箕 板凳一并策马随行马车左右 此时的黄莺已是腹大如鼓临盆在即 但大奎执意回转苏州 大奎不想自己的孩子在这里降生 京城虽是繁华之地 却也是是非之所
大奎心目中的地方是桃花镇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之时 自己曾经有个心愿 那便是带黄莺去桃花镇上看桃花 那里是自己初次见黄莺真面目的地方 满山皆粉色 小镇现桃花 那是多么美的地方啊
马车上小红小翠随行伺候着 另外还有个稳婆 如此准备却是以备不时之需 马车行得很慢 驾车的马夫却是在应天精选的 大奎已将那个马公子及莲儿留在了应天 此时的这个马夫驾车的本事可谓行家里手
此人姓郭名孝义 曾在军中辎重营任职 此番却是皇上钦点御赐 将郭孝义送给了大奎 起先大奎并不在意 可这一路來大奎可算长了见识 黄莺在车厢中靠在软榻上 一路上与丫鬟婆子有说有笑 竟浑然不觉颠簸 大奎每每相问 黄莺俱是巧笑嫣然的回答无事 大奎不禁放下心來
曾闻这郭孝义从军之时 一次大军困在山中 两天不见水源 郭孝义所部奉命驾车长途运水 路上别的马车上水罐水桶中的水皆是泼洒过半 可郭孝义的车上之水却是只溅撒了少许 由此可见其驾车之稳
众人一路南行 直走了七日 终于到了桃花镇 此时刚至二月 距离桃花盛开还有一段时间 至少要等到三月 这里山好水好 又是大奎与黄莺一见倾心的地方 故此大奎才决定在此逗留 直到自己的孩子降生
大奎找到了镇上当初的那家客栈便将客栈包了下來 安顿好了黄莺 大奎便只身去了镇东 不知灵慧上人师叔回來了沒有 桃花小镇从來沒有來过大官 甚至连七品的县令也沒來过 这下突然來了个三品大员 镇上的里正及百姓俱都是诚惶诚恐
大奎到了镇东首 來到师叔当年所居的门前 身后是镇上的里正相陪 见到院门上只别了根木棍却沒落锁 大奎不禁心中疑惑 转头问道:“这门为何只别一根柴枝 却不落锁 ”
里正陪着笑解释道:“这是神医灵慧上人的居所 前些年这十里八乡但凡有谁患了病痛 只要求到神医门上 俱可得到救治且不收一文钱 可自从上年神医出游便再沒回來 其临走时只在门上别了这根柴枝 一年來沒人动过 但凡百姓见到风吹枝落 皆会上前将树枝按原样别回去 ”
大奎闻言不禁唏嘘 师叔医术精湛 德艺双修 百姓如此爱戴 此当为后辈效仿 大奎叹了一口气 如今师叔瓢泼四方却不知仙踪何处
回到客栈 大奎见那里正犹自跟在身后 不禁笑问:“不知里正还有何事 ”
里正陪着笑道:“大人能屈驾來此小镇 实乃小镇之福 不才略备薄酒为大人接风 请大人务必赏脸 ”
大奎呵呵笑道:“本官身为江南通政使 自当洁身自律 无论到哪里皆是一不吃请二不收礼 里正请回吧 ”大奎如此说自有其道理 在吴县吃了请险些把命搭上 自己亲手整治了贪官污吏又哪里敢收礼物